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初探

作 者: 仲晓蕾
导 师: 张国镛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胡锦涛 和谐世界思想 时代背景 理论渊源 科学内涵 现实意义 实现路径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济的重量决定了政治、文化和思想的重量,经济的问题带动了政治、文化和思想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已经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级别的课题。当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就必须从中国的视野中思考整个世界的问题。要对世界负责任,就不能对世界无话可说,就必须能够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既然站在国际大舞台上,就不能不说话。这就是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必然逻辑。面对大调整、大变革的世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明确了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长远目标。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新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今后走向的普遍关切,回击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人类希望有一个怎样的世界,以及怎样构筑这样的世界这些中国和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背景。本章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概括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背景,并以此背景为基础,明确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内涵是什么。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章认为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丰富和创新,同时也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基础。从现实而言,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当前世界不和谐的一种回应,它标志着中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强有力的回击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为国内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本章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和党的十七大上关于“和谐世界”的概括两个纲领性文件为依据,把和谐世界思想的产生划分为酝酿、确立和深化三个大的阶段。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和谐世界”观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和谐世界”观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现状,和平合作和互利共赢分别是胡锦涛“和谐世界”产生的依据,思想的核心内涵和目标价值取向。第四章主要阐述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科学内容和基本特征。本章在在引入、辨析各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科学内容。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首先要以承认国际社会的差异和矛盾为必要前提,其次认为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秩序化、多样化的世界,以实现整个世界的和谐状态为理想目标,它体现了一种新全球合作主义的思维。第五章主要阐述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实现路径。本章认为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三代领导人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西方和谐思想的一个交汇点。它表明中国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向世界宣告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愿,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宣言,同时也拓展了中国影响世界的渠道,表述了中国携手世界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通过强调共同安全和互利合作实现同繁荣的意愿,以此来影响和改变世界。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国际安全、全球环境六个维度提出了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实现的现实路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文献综述  10-15
引言  15-16
一、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背景  16-23
  (一) 从国际层面上来说  16-19
  (二) 就国内来讲  19-23
二、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3-30
  (一)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意义  23-26
    1.“和谐世界”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基础  23-24
    2.“和谐世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4-25
    3.“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丰富和创新  25-26
  (二)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现实意义  26-30
    1.“和谐世界”思想是对当前世界不和谐的一种回应  26
    2.建设“和谐世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26-27
    3.“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的标志  27-28
    4.“和谐世界”有力的回击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28-30
三、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  30-46
  (一)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30-33
    1.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酝酿阶段  30-31
    2.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形成的确立阶段  31-32
    3.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深化发展阶段  32-33
  (二)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基础  33-43
    1.借鉴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33-35
    2.追溯本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世界”观  35-39
    3.开拓致思: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和谐世界”观  39-43
  (三)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实践基础  43-46
    1.世界历史: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产生的依据  43-44
    2.和平合作: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核心内涵  44
    3.互利共赢: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目标取向  44-46
四、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科学内容和基本特征  46-50
  (一)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科学内容  46-47
  (二)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蕴含的基本特征  47-50
    1.“和谐世界”以承认国际社会的差异和矛盾为必要前提  47-48
    2.“和谐世界”以实现整个世界的和谐状态为理想目标  48
    3.“和谐世界”体现了一种新全球合作主义的思维  48-49
    4.“和谐世界”是一个秩序化、多样化的世界  49-50
五、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实现路径  50-56
  (一)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实现路径  52-56
    1.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52-53
    2.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53
    3.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53-54
    4.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4
    5.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非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4
    6.在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4-56
结束语  56-57
主要参考文献  57-62
致谢  62-63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63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2. 校服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G635.5
  3. 胡锦涛公仆思想研究,D61
  4.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D61
  6. 网络反腐的伦理考量,B82-05
  7.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8. 胡锦涛新闻思想研究,G210
  9.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10.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11. 解读瞬间的痕迹,J213
  12.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26
  13. 农村公共文化内生机制研究,D422.6
  14. 胡锦涛增加农民收入思想研究,F320
  15. 胡锦涛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262.11
  16.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61
  17.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A811
  18. 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实意义,C964.2
  19. 中国红歌的历史轨迹及其深远影响,J607
  20.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D61
  21.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回忆叙事”研究,I71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