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邓小平对列宁晚年经济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作 者: 王春生
导 师: 张云钢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深化和发展 列宁晚年 邓小平 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丰富和发展 对外开放思想 政策思想 社会主义 小农经济
分类号: F091.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先进性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结合各国的具体实际,不断深化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两位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一位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的列宁,另一位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的邓小平。列宁在没有现存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前提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本国实际,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想,尤其是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济建设方面,邓小平的很多理论是来源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正如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改革开放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继承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优秀成果,是对列宁晚期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商品、货币思想,农村改革思想及对外开放思想三方面来论述邓小平对列宁晚期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也同时说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理论创新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列宁晚期经济思想的内在联系。本部分从两者哲学基础的共同性,逻辑起点的同一性及价值目标的一致性三个方面分析说明了两种经济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从而为两种经济理论的可比性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邓小平对列宁商品,货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本部分通过阐述列宁的产品经济理论,商品交换制经济理论,市场机制理论,说明列宁善于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在列宁充分利用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上,突破了计划和市场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大胆创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和深化了马列主义。云南卿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小平对列宁晚年经济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第三部分,邓小平对列宁农村改革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本部分阐释了列宁的合作制思想,而合作制的基本观点就是鼓励恢复和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废除集体农庄制经济,是适应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农业改造思想。邓小平在同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中国吸收、借鉴了列宁的合作制思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改造农民和小农经济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通过合作制改造农民的思想。 第四部分,邓小平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本部分通过分析列宁“乐于吸取外国好东西”的思想及采取的一些措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学习、吸收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要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邓小平在列宁对外开放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 第五部分,两种理论两种命运。本部分通过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局限性及失败的原因和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永葆先进性。

全文目录


导言  8-10
一、 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列宁晚期经济思想的内在联系  10-16
  (一) 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  10-12
  (二) 两种经济思想的内在联系  12-16
二、 邓小平对列宁市场经济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16-23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关思想  16
  (二) 列宁关于利用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  16-20
  (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23
三、 邓小平对列宁农村改革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23-28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改造农村的有关思想  23-24
  (二) 列宁通过合作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24-25
  (三) 邓小平对农村经济改革理论的丰富及发展  25-28
四、 对列宁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发展  28-34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外开放的有关思想  28
  (二) 列宁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贡献  28-31
  (三) 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理论的丰富及发展  31-34
五、 两种理论两种命运  34-41
  (一) 列宁晚期经济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及终结的原因  34-36
  (二)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36-39
  (三)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39-41
注释  41-44
参考文献  44-45
后记  45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5.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6. 1917,俄国革命向何处去,D751.2
  7.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8.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0.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11.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2.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3.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1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15. 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B82-05
  16.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9.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0.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世界 >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 > 毛泽东、邓小平经济思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