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代《庄子》的阐释与接受

作 者: 张爱民
导 师: 张茂华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古典文学
关键词: 庄子 理学 阐释 接受 学术史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650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庄子(约BC369~BC286),名周,宋国蒙邑人,是我国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到当时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许多重要问题,核心是寻找乱世的个人出路,他独倡游世;在世俗生活的腐烂之外寻找清新的人生,把这种清新的理想与“自然之道”论结合起来。他在很多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关于庄子的研究历来很多,关于其注释,历代均有学者做这一工作,对于其的阐释接受目前存在一定的学术研究空白。本文拟以理学兴盛的宋代为突破口,从不同的阐释与接受群体的角度来探讨宋代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把握其理学化的基本特点,并试图探讨一些阐释与接受的规律性问题。 学者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都是从一定学术观点出发的,一部庄学史反映了一部中国学术史。先秦两汉时期是其低潮期,鲜有学者关注庄子,魏晋时期玄学兴盛,郭象从玄学出发,他注庄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加以发挥的,在阐释庄子之旨上起了重要的开拓作用。可他的“独化”之旨,“性足自齐说”是对庄子的阐释性发挥,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崇道之风盛行,成玄英从道教观点出发,其注疏有一定成就,但他又把重玄之道强加给庄子。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学家、文论学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 宋代是中国学术由汉学向宋学转变时期,宋学吸收庄子等道家学者的哲学思想,建立起自己的心性论思想,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思想形态,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的主导思想,宋代庄子的阐释与接受的多元化倾向更明显。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大力倡导道教,建立道官、道职,《庄子》一书受到重视,被列入道家科目,设有博士。 以王安石为首的政治家纷纷阐释《庄子》,把其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之一。王安石论证庄子精通、遵守、敬畏儒家,其论证方法在庄学研究领域是个突破,其子王(雨万)、其弟子吕惠卿等均解读过庄子。 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纷纷从庄子那里吸取有用因素,完成了其本体论思想,使儒家哲学具有了形上学的基础,完善了理学。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宋理学学者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庄子》阐释与接受史上的又一重镇,其口义的形式对评点之学有启发。 《庄子》直指心源的哲理和浓厚的宗教意趣,为道教学者的修仙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庄子》书中的神人、至人思想被道教进一步发挥,其对心性论的探讨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促使了内丹教的进一步发展,道教学者陈景元概括出“中正为宗”为庄子思想的特征,反映了宋代儒学化的特点。 苏轼、辛弃疾、陆游等文学家在思想和创作上也靠近庄子,从中吸取文学营养,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自然说、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明显源于庄子。 隐士们以庄子的自由精神为隐居不仕的基本理念,借鉴其相对主义的思想,坦然看待荣辱穷达,快意乐观的生活,以文化活动来充实其隐逸生活和自由心灵,从而使生命价值文明化。 三教合一的社会风气,统治者对庄子的倡导,使禅宗也自觉吸收庄子的学说,以传播其思想。 宋代庄学的基本特点是“理学化”的倾向式阐释接受方式和对《庄子》一书文理与玄理的双重关注。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宋代庄子的阐释与接受的分析,探讨庄子在宋代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在宋学形成中的作用。主要采用了分析、归纳、对比、统计等方法,从不同的阐释接受群体角度来进行分析,力图较为具体而全面。突出之处在于以宋代为例,探讨庄子的阐释与接受,探讨其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作用。意义在于以对庄子在宋代的阐释与接受为基础,前伸后扩,为研究庄学史尽一点微薄之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引言  8-10
一、 宋朝前《庄子》的阐释接受  10-13
  (一) 先秦时期《庄子》知音少  10
  (二) 两汉时期《庄子》开魏晋玄学先河  10-11
  (三) 魏晋南北朝《庄子》扮演主角  11-12
  (四) 唐代《庄子》成神仙  12-13
二、 宋代《庄子》的阐释与接受  13-55
  (一) 宋代儒学复兴、转型的学术文化背景  13-15
    1 、 宋学兴起的文化背景  13-14
    2 、 宋代学术的思想特征  14-15
  (二) 统治者的重道对《庄子》阐释与接受的影响  15-17
  (三) 政治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对《庄子》的阐释和接受的影响  17-22
    1 、 荆公新学  17-18
    2 、 新学学者解《庄》之作  18-22
  (四) 理学家的哲学创新离不开《庄子》  22-30
    1 、 理学大儒(新儒学家)与《庄子》  22-28
    2 、 林希逸阐释与接受《庄子》的特点  28-30
  (五) 《庄子》成为道教徒的政治哲学书  30-37
    1 、 《庄子》对道教内丹派的影响  32-34
    2 、 陈景元等阐释《庄子》敷陈新义  34-37
  (六) 《庄子》在宋代的文学价值体认  37-51
    1 、 宋代的道教和理学对文学家及诗学的影响  37-39
    2 、 《庄子》与蜀学代表人物苏轼  39-46
    3 、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46-47
    4 、 “清虚集心腑”  47-48
    5 、 《庄子》与文论家的理论探索  48-51
  (七) 《庄子》与隐士生命价值的文明化  51-52
  (八) 《庄子》与佛教的传播  52-55
三、 宋代《庄子》阐释与接受的特征、规律  55-58
注释: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著作类:  59-60
  论文类:  60-63
发表论文目录:  63-64
后记  64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2.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3. 朱熹《大学》思想研究,B244.7
  4.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5.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6.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7. 固态发酵秸杆生产饲料蛋白及产物毒理学研究,S816
  8.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9. 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Q15-3
  10.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B244
  11. 决策者情绪、性别与建议者专业水平对建议接受的影响,B842.6
  12.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13. 中国人群尿液中吗啡葡萄糖醛酸苷、吗啡、可待因的关系的研究,R749.64
  14. 梅尧臣说理诗研究,I207.22
  15. 汤斌治苏初探,K249
  16. 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科学过程的科学史内容分析,G633.7
  17. 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F224
  18.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小不点和安东》的翻译,I046
  19. 文天祥《集杜诗》研究,I207.22
  20. B2C购物网站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724.6
  21.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I04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