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玉米螟赤眼蜂寄主定向和定位中的作用

作 者: 白树雄
导 师: 王振营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嗅觉行为 绿豆 玉米 亚洲玉米螟 挥发性物质
分类号: S47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9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 Pang et Chen对两种生长型的14个绿豆品种、甜玉米植株不同组织以及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不同生理状态的雌蛾及其附腺以及卵的挥发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利用GC-MS分析鉴定了绿豆叶片和玉米螟卵块的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并对所鉴定的主要化学组分在实验室对玉米螟赤眼蜂进行了嗅觉行为测定,并对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品种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的化学机制进行了讨论。主要结果如下: 采用自行设计的挥发性物质提取装置(液氮冷凝法)对绿豆、玉米植株及其不同组织的挥发性物质分别进行了提取,并利用四臂嗅觉仪生测装置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对绿豆、玉米植株及其不同器官挥发性物质及其提取物的嗅觉行为。结果表明:一些匍匐型绿豆品种如Do660、Do686、Do658等植株和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强烈地刺激了赤眼蜂的定向行为,而一些匍匐型和所有测试的直立型绿豆植株、叶片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嗅觉行为没有明显的作用。所有测试两种生长型绿豆品种花的挥发性物质对赤眼蜂均无作用。玉米雄穗气味对赤眼蜂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叶片、花丝气味的作用不明显。 对两种匍匐型绿豆Do660、Do686及一种直立型绿豆中绿1号叶片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相对含量均居第一位,明显高于其它物质。匍匐型绿豆Do660、Do686和直立型绿豆中绿1号中棕榈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6%、17.3%和50.3%。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4-17碳饱和烷烃在两种匍匐型绿豆叶片挥发性物质中的相对含量亦较高,而中绿1号绿豆无此类物质。但在中绿1号绿豆中出现了两种匍匐型绿豆中未出现的、含量较高的十八醛。另外,Do686、中绿1号中硬脂酸的相对含量也较高。 匍匐型绿豆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组分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嗅觉行为测定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200μl、20μl和2μl剂量时对赤眼蜂的吸引作用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在0.2μl时未达到显著水平;当棕榈酸剂量为10mg时明显提高了赤眼蜂进入处理区的次数与滞留时间;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棕榈酸混合处理同对照比也提高了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但 摘 要进入次数未达到显著。 来自亚洲玉米螟不同生理状态的雌蛾、卵、性信息素、附腺的利它素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嗅觉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己交配尚未产卵亚洲玉米螟雌蛾、一定数量卵块或一定剂量的卵挥发性物质提取液、性信息素主要单体E12.14:A。、已交配尚未产卵雌蛾附腺都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即进入处理区的次数明显增加,且滞留时间明显延长。 亚洲玉米螟卵块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表明,其挥发性物质主要是棕搁酸、硬脂酸及其烯、酯类物质的衍生物。其中,棕搁酸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6.l%;硬脂酸的相对含量亦较高。此外,油酸、9-十六烯酸、十六酸甲酯、4羟基-硬脂酸甲酯等也占一定的比例。亚洲玉米螟卵块挥发物组分棕搁酸、硬脂酸和油酸这三种物质,也存在于绿豆叶片挥发物组分中。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第一章 引言  7-17
  1.1 信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7-8
  1.2 寄生蜂对信息化合物的接受器官—化学感器的分布和种类  8-9
  1.3 信息化合物对寄生蜂寄主定向、定位行为的调控  9-14
    1.3.1 植物源信息化合物—互利素  9-11
    1.3.2 昆虫源信息化合物—利它素  11-14
  1.4 寄生蜂对气味的学习  14-15
  1.5 信息化合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5
  1.6 本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5-17
第二章 玉米螟赤眼蜂对绿豆、玉米植株挥发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  17-25
  2.1 材料与方法  17-20
  2.2 结果与分析  20-23
  2.3 讨论  23-25
第三章 匍匐型、直立型绿豆挥发性物质的组分鉴定  25-33
  3.1 材料与方法  25-26
  3.2 结果与分析  26-31
  3.3 讨论  31-33
第四章 玉米螟赤眼蜂对几种绿豆气味化合物的嗅觉反应  33-37
  4.1 材料与方法  33-34
  4.2 结果与分析  34
  4.3 讨论  34-37
第五章 玉米螟赤眼蜂对奇主利它素的嗅觉行为反应  37-45
  5.1 材料与方法  37-38
  5.2 结果与分析  38-41
  5.3 讨论  41-45
第六章 亚洲玉米螟卵块挥发性物质的组分鉴定  45-51
  6.1 材料与方法  45
  6.2 结果与分析  45-50
  6.3 讨论  50-51
第七章 结论  51-53
参考文献  53-63
英文摘要  63-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S476.3
  2.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3. Bt毒素寡聚体形成与脂筏的关系以及钙粘蛋白的免疫检测技术探索,S476.1
  4. 害虫捕食性天敌拟环纹豹蛛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毒理学特性研究,S476.2
  5.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6.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7. 寄主体型和日龄对广大腿小蜂产卵选择和后代发育适合度的影响,S476.3
  8.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9. 浅黄恩蚜小蜂的过寄生现象及其对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0. 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搜寻行为研究,S476.3
  11. 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寄主选择研究,S476.3
  12.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13.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14.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Ac重组蛋白及土曲霉PNR2发酵产物的杀虫活性研究,S476.1
  15. Bacillus subtilis fmbj对桃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拮抗机理及应用研究,S476
  16. 芽孢杆菌yczE基因生防功能分析及表达Harpin蛋白的工程菌防病效果研究,S476.1
  17. 荧光假单胞菌7-14鞭毛蛋白合成基因flhA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76.1
  18.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及耐寒性研究,S476.3
  19. 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性及其胞外酶的作用研究,S476.1
  20. 斜纹夜蛾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活性测定,S476.1
  21. 具杀线虫活性植物内生细菌和根际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S476
  22. 白僵菌产品开发及防治2种主要害虫的研究,S476.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 寄生性昆虫的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