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作 者: 徐利
导 师: 侯有明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水椰八角铁甲 椰心叶甲啮小蜂 寄生能力 过冷却点
分类号: S47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 Maulik)是近十年发现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破坏其经济和观赏价值。2007年本研究室工作人员在福建省局部地区发现该虫猖獗危害,并在2008年从海南省引进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作为水椰八角铁甲的寄生天敌。本文拟通过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对水椰八角铁甲的寄生情况,掌握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水椰八角铁甲的规律,为人工繁育和保存椰心叶甲啮小蜂以及有效防控水椰八角铁甲的发生危害提供依据,进而减少水椰八角铁甲对棕榈科植物的危害,使我国棕榈科植物经济价值和园林绿化价值得到有效的提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的选择性和适合性椰心叶甲啮小蜂可以寄生1~5日龄蛹,但对1、2和3日龄蛹具有偏好性。其中,寄生1日龄蛹时每雌产子蜂数最高,可达(25.2±1.2)头。所以,在生产应用和推广中,尽量选择低日龄寄主供其寄生。随着寄主数量增加,每雌产子蜂数增加,最大为(21.4±2.8)头;但当蜂蛹比例为1:3时,每雌产子蜂数保持一定水平,说明每头雌蜂的产子蜂数是一定的。随着寄生蜂数量增加,每蛹出蜂数也相应增加,最大为(38.3±4.6)头;但当蜂蛹比例为5:1时,每蛹出蜂数减少,说明寄生蜂数量过多会发生相互干扰作用,从而影响雌蜂正常产卵。因此,当椰心叶甲啮小蜂数量不足而水椰八角铁甲蛹较多时,选择蜂蛹比例为1:3寄生效果更佳。相反,当椰心叶甲啮小蜂数量较多而水椰八角铁甲蛹不足时,可以选择蜂蛹比例为4:1来提高寄生效果。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日龄对其寄生效能无显著影响。椰心叶甲啮小蜂在羽化交配后的第一天是产卵高峰。该蜂的寄生能力随产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2补充营养源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寿命和寄生能力的影响喂养蜂蜜、葡萄糖、蔗糖和清水可以显著延长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寿命。喂养10%蔗糖后可使雌成蜂的存活寿命达到最长(142.5±6.8)h,喂养10%葡萄糖可使雄成蜂存活时间最长,延长至(93.5±4.1)h。无论补充营养源与否,雌成蜂寿命都比雄成蜂寿命长。补充营养源和清水可以提高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羽化率和产子蜂数。其中,喂养10%蔗糖可显著提高羽化率和产子蜂数。3优选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的最佳条件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水椰八角铁甲和繁殖后代的最佳条件为24℃,RH 85%,L:D=12:12。4椰心叶甲啮小蜂的过冷却点雌成蜂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21.9±0.3)℃和(﹣20.0±0.4)℃,雄成蜂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4±1.0)℃和(﹣16.8±0.8)℃,雌成蜂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低于雄成蜂,说明椰心叶甲啮小蜂雌成蜂的耐寒性比雄成蜂强,比雄成蜂更能抵御寒冷环境。5低温贮藏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及繁殖力的影响低温(13±1)℃贮藏水椰八角铁甲初蛹时间以11d为宜;低温贮藏僵蛹时间不宜超过14d;低温贮藏椰心叶甲啮小蜂,最好贮藏2d为宜。否则,寄生率和产子蜂数将会明显降低从而影响其寄生能力。
|
全文目录
摘要 8-10Abstract 10-131 前言 13-22 1.1 水椰八角铁甲的发生与为害 13-15 1.1.1 水椰八角铁甲的起源和在国内的传播 13 1.1.2 水椰八角铁甲的为害 13-14 1.1.3 水椰八角铁甲的研究现状 14-15 1.2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研究现状 15-21 1.2.1 天敌寄生蜂的研究现状 15-17 1.2.2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分类地位 17 1.2.3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17-19 1.2.4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态学特性 19-20 1.2.5 国内外防治效果 20-21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21-222 材料与方法 22-27 2.1 供试虫源 22 2.2 实验方法 22-26 2.2.1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的选择性和适合性 22-24 2.2.1.1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日龄和比例的选择性 22-23 2.2.1.2 椰心叶甲啮小蜂日龄和比例对寄主适合性 23 2.2.1.3 椰心叶甲啮小蜂连续寄生天数对其寄生能力的影响 23-24 2.2.2 不同营养源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寿命和寄生能力的影响 24 2.2.3 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的最佳条件 24-25 2.2.4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过冷却点测定 25 2.2.5 低温贮藏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及繁殖力的影响 25-26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6-273 结果与分析 27-37 3.1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的选择性和适合性 27-31 3.1.1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日龄和比例的选择性 27-28 3.1.1.1 寄主日龄对啮小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27 3.1.1.2 寄主比例对啮小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27-28 3.1.2 椰心叶甲啮小蜂日龄和比例对寄主适合性 28-29 3.1.2.1 椰心叶甲啮小蜂日龄对寄生能力的影响 28-29 3.1.2.2 椰心叶甲啮小蜂比例对寄生能力的影响 29 3.1.3 椰心叶甲啮小蜂连续寄生天数对其寄生能力的影响 29-31 3.2 不同营养源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寿命和寄生能力的影响 31-32 3.2.1 不同营养源对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寿命的影响 31-32 3.2.2 不同营养源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32 3.3 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的最佳条件 32-34 3.4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过冷却点测定 34-35 3.5 低温贮藏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及繁殖力的影响 35-37 3.5.1 低温贮藏水椰八角铁甲初蛹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能力及繁殖力的影响 35-36 3.5.2 水椰八角铁甲僵蛹低温贮藏后子代蜂的寄生能力及繁殖力的影响 36 3.5.3 低温贮藏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对其寄生能力及繁殖力的影响 36-374 小结与讨论 37-42 4.1 小结 37-38 4.2 讨论 38-42参考文献 42-49致谢 49
|
相似论文
- 黄脊竹蝗生物学及胚胎发育特征的研究,S763
-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的过冷却点研究及适生性分析,S433
- 椰心叶甲啮小蜂复眼和触角对其交配和寄生行为的影响,S476.3
- 椰心叶甲啮小蜂耐热性机理初步研究,S476.3
- 晚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抗寒力和滞育强度的种群内变异研究,S435.112.1
- 农药对小菜蛾热生物学特征的影响,S481.1
- 水椰八角铁甲寄主适应性研究,S433.5
- 黄杨绢野螟对温度的反应及其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S763.3
- 美国白蛾越冬蛹抗寒性研究,S433
- 赤松毛虫抗寒性及其机理研究,S763.3
- 桑螟越冬幼虫抗寒性及有效积温的研究,S888.7
- 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越冬滞育蛹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S433
- 入侵种松材线虫的关键传媒-松墨天牛的耐寒性,S763.38
-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抗寒性及其机理研究,S763.3
- 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生态适应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S435.13
- 绢丝丽蚌钩介幼虫对五种宿主鱼寄生能力试验研究,S94
-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的生态适应性和山东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S436.3
- 冰核细菌Erwinia ananas 110冰核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促冻杀虫基因工程菌构建,S188
- 斜纹夜蛾与转基因棉(Cry1Ac)的互作研究,S433
- 中华通草蛉的滞育机制和应用研究,S47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 寄生性昆虫的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