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作 者: 袁秀珍
导 师: 吕鸿儒;窦效民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三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发展 科学社会 社会主义的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 以农村包围城市
分类号: D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289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和发展。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三大主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三次里程碑式的历史性飞跃。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梳理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比较分析三次飞跃的历史背景、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阐述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启示和意义,说明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从而坚定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信心。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积极成果,摒弃了其学说中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找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找到了实现这一历史必然性的阶级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代表人物是列宁和毛泽东。他们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社会制度的飞跃之路。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胜利论”和至少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胜利论”,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从旧中国的国情出发,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批判了“二次革命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论,找到了建立工农联盟、实行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第三次飞跃的代表人物是邓小平。他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新的世界历 史主题的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总结苏联和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紧紧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正确分析了中 国的国情,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的基本路线,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并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找到了 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次历 史性飞跃。_本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理论成果和实践效_-。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理出了科学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到现实制度、从现实制 度到建设道路这样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得出了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的 发展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结论。 本文最后阐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启示和意义。指出:对科学社会主义 的认识要敢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用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导实践,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 脑,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2-8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8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8-13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8-10
  (二) 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及缺陷  10
  (三)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转变  10-12
  (四)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飞跃的历史局限性  12-13
二、 列宁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的飞跃  13-17
  (一) 列宁创立“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在帝国主义薄弱链条中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贡献  13-15
  (二) 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找到了一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15-17
三、 邓小平的伟大贡献——成功实现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的飞跃  17-33
  (一) 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及挫折和教训  17-23
  (二) 邓小平理论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  23-33
四、 科学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比较分析  33-42
  (一) 历史背景比较分析  33-34
  (二) 理论成果比较分析  34-36
  (三) 实践效果比较分析  36-38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启示  38-42
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42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2.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3. 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61
  4.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911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研究,D61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性的三重维度,D61
  7. 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D630.3
  8.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A849.1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研究,D61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研究,D61
  11. 科学家的社会资本对其在科学共同体中位置的影响,C912
  12. 高兹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研究,X2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制度伦理思想研究,B82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成果关系研究,D61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D61
  16. 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贡献,D64
  17.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理论贡献,A841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研究,D920.0
  19.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与人的本质发展的关系研究,D61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因素,D61
  21. 断裂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F091.9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