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足一手型手足癣病例分析和实验室研究

作 者: 占萍
导 师: 刘维达;崔盘根;吕桂霞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皮肤性病学
关键词: 手足癣 红色毛癣菌 手型 基因型鉴定 致病菌 合并感染 流行病学 菌种分布 统计学 足部感染
分类号: R75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手足癣是皮肤科的常见慢性真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手足癣合并感染者多表现为两足一手型手足癣,即患者同时合并双侧足癣和单侧手癣。尽管该型手足癣的发生率并不低,但对该病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国内无相关研究,国外有限的几项研究存在诸多不足:样本量不大,无对照组,探讨的因素较少,未进行致病菌及其基因型分析,未给该病进行明确定义。本课题旨在收集较大样本的临床手足癣患者分出两足一手型、两足两手型和普通型,分析两足一手型手足癣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且通过分析其致病菌菌种分布和基因型特点来探讨患者单手发病的病因,试图揭示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乃及疾病本质,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全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分析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追溯其单手感染的可能病因。方法收集两足一手型手足癣病例作为实验组,普通足癣(仅足部感染皮肤癣菌)患者为对照组1,两足两手型手足癣(双侧足部和双手均感染皮肤癣菌)为对照组2。详细记录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分离感染部位致病菌株,鉴定到菌种。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为SPSS13.0。结果共收集到113例“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患者和44例普通足癣患者以及25例两足两手型手足癣患者。统计结果显示: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患者不存在免疫缺陷,男性患者多见(61.1%),右手受累者较多(56.6%),80.5%患者先足部发病,平均6年(6.0±9.2年)后发展成为“两足一手型”的合并感染。临床多表现为角化增生型(手癣85.0%,足癣64.6%)。致病菌多为红色毛癣菌(95.1%),手足部培养菌种相同的占94.5%。实验组优势手与感染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x~2=8.644,P=0.003)。与2个对照组相比,患者性别、优势手、职业特征、家族史、临床表现和致病菌种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搔抓习惯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2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患者组与普通足癣患者组、两足两手型患者组与普通足癣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x~2=24.441,P<0.001和x~2=8.274,P=0.004)。结论两足一手型手足癣可能为足癣向手部传染的一个现象,是手足癣合并感染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手足间的相互接触可能是手部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用手搔抓病足导致足部病原菌向手部的传染。第二部分:两足一手型手足癣致病菌菌种分布和基因型研究目的对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患者致病菌株中的优势菌红色毛癣菌进行基因型分析,通过手足间菌株基因型异同推测手足间菌株传播途径。方法通过红色毛癣菌NTS区的两个特异性串联重复系列TRS-1区和TRS-2区的扩增片段分析268株临床分离的红色毛癣菌基因型。结果从68名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患者分离到212株红色毛癣菌,15例两足两手型手足癣患者获得56株红色毛癣菌。在“两足一手型”患者中,80%以上的手足部位菌株基因型相同。“两足两手型”患者中手足部基因型相同的也达80%。两组患者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足一手型手足癣这一特殊临床现象本质上是足癣向手部传染的结果,是手足癣合并感染的一种形式,也可能是两足两手合并感染皮肤癣菌的一个发展阶段。红色毛癣菌NTS区串联重复系列TRSs的PCR扩增是一种简单、迅速、有效的鉴定红色毛癣菌株的分子分型方法。总结全文,本实验弥补了前人实验的一些不足,收集了两个中心较大样本的手足癣病例,通过流行病学、临床、致病菌菌种和基因型分析,以及病例—对照组间对比、病例组内部对照等各个方面系统的研究两足一手型手足癣问题,发现它是足癣向手部传染的一种结果,本质上是手足癣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搔抓病足和接触病甲是手部发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从该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警示:为了预防手癣的发生,足癣患者应该避免用手搔抓病足或病甲,平时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足癣患者应该及时治愈足癣,从而预防足部病原菌向手部传染。

全文目录


前言  5-12
中文摘要  12-14
Abstract  14-16
第一部分 两足一手型手足癣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  16-45
  引言  16
  对象和方法  16-18
  结果  18-31
  讨论  31-36
  参考文献  36-38
  附表和附图  38-45
第二部分两足一手型手足癣致病菌的基因型分析  45-68
  引言  45
  材料和方法  45-50
  结果  50-62
  讨论  62-66
  参考文献  66-68
全文小结  68-71
综述  71-84
  综述1 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真菌基因型鉴定  71-76
  综述2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新进展  76-84
致谢  84-85

相似论文

  1. 基于统计方法的核磁共振人脑图像的分割及三维数据的分析,R445.2
  2.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3.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4.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5. 水稻侧根发育及分蘖相关基因Os02g0198200的初步研究,S511
  6.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7.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8.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9.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10. 金华地区猪圆环病毒病流行学调查,S858.28
  11.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12. 113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比分析,R692
  13. 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R725.1
  14. 阜阳市外环境与职业暴露人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R511.7
  15. 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G641
  16. 合肥地区中老年公务员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194.3
  17.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18. 西南地区肝硬化失代偿的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及临床研究,R575.2
  19. 抗菌织物对常见皮肤癣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R758.5
  20. 上海地区人群夜尿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691
  21. 遵义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R65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真菌性皮肤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