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顺应论视角下的反讽研究

作 者: 胡湘娇
导 师: 许菊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反讽 顺应论 反讽选择特征 认知原则 意识突显性 动态性
分类号: H0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中研究反讽现象。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对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做出选择使之顺应物理、社会和认知语境的过程。在本研究中,反讽被定义为会话含义异于或近似于字面意义的一种言语行为,同时又是语言使用者为满足交际需要而选择的一种交际策略。先前的反讽研究大多选取了语义学、逻辑学或语用学视角,这些研究虽然在某些方面彼此矛盾,但是它们为该领域进一步创新性研究垫定了坚实的基础,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因此诞生。该理论框架下的语用研究(包括反讽研究)考虑了认知、社会和文化纬度。本文旨在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反讽选择的特征。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反讽语言的选择可以出现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从语言、语码、风格到话语、话语束。这里涉及到反讽选择的变异性特征,即反讽选择的可能性范围。反讽选择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协商性,意指反讽选择是在高度灵活性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做出的。反讽选择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顺应性,即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变量的语用动机。顺应性也是反讽语言的本质特征。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反讽的认知原则和语用机制。顺应性是反讽认知的一般原则。反讽语言的发话人通过反讽表达给受话人造成某种心理的逆期待感受,从而引起其意识突显性。反讽使用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互明是反讽理解成功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为获取发话者试图表达的反讽信息,听话者必须了解发话者拥有的特殊的、私人化的或者“内部的”知识。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反讽交际的过程。反讽的顺应过程是一种动态意义的生成过程,该过程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因素有关。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5-6
Abstract  6-8
摘要  8-11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16
  1.1 The Definition of Irony  11
  1.2 The Classification of Irony  11-12
  1.3 Pragmatic Functions of Irony  12-14
  1.4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Study  14-16
Chapter 2 Literary Review  16-21
  2.1 Semantic Approach to Irony  16-17
  2.2 Logical Approach to Irony  17
  2.3 Pragmatic Approach to Irony  17-21
    2.3.1 Grice’s Theory of Irony  17-18
    2.3.2 Post-Gricean Theories of Irony  18-21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daptation Theory  21-27
  3.1 Use of Language as a Structural Choice-Making Process  21-22
  3.2 Linguistic Adaptation as a Result of Structural Choice-Making  22-23
  3.3 Four Pragmatic Perspectives to Approach Linguistic Phenomena  23-27
Chapter 4 Irony as the Realization of Adaptation  27-52
  4.1 The Structural Objects of Irony Adaptability  27-31
  4.2 The Properties of Ironic Choices  31-40
    4.2.1 Variability  31-36
    4.2.2 Negotiability  36-37
    4.2.3 Adaptability  37-40
  4.3 The Cognition of Irony  40-47
    4.3.1 The Principle of Irony Cognition  40-43
    4.3.2 Salience of Irony  43-44
    4.3.3 Irony Triggering —Perception of Counter-Expectation  44-47
  4.4 The Process of Ironical Communication Interpretation- Dynamics  47-52
    4.4.1 Dynamics and the Temporal Dimension of Irony  47-49
    4.4.2 Dynamics and the Contextual Dimension of Irony  49-51
    4.4.3 Dynamics and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 of Irony  51-52
Chapter 5 Conclusion  52-55
Bibliography  55-58
Publications  58

相似论文

  1. 顺应论视角下时尚网络媒体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研究,G206
  2. 螺旋式上升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学科性质的分析,G633.3
  3. 从语境顺应看《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I046
  4. 分布式动态交通信息挖掘及导航,TP311.13
  5. 企业家自我效能对战略变革影响研究,F224
  6. 美国总统奥巴马公众演说中词汇选择的顺应研究,H313
  7. 顺应论视角下企业简介英译策略研究,H315.9
  8. 社区口译中的语境顺应,H059
  9. 顺应论视角下的小说对话翻译研究,I046
  10. 顺应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研究,I561
  11. 从文化语境顺应角度谈英汉翻译,H315.9
  12. 语言中的文化认同—对《我父亲的梦想》语篇语用分析,H315
  13. 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H052
  14. 英汉广告文本互文性的顺应性研究,H052
  15. 顺应论视角下中英文商业广告对比研究,H052
  16. 食品广告中语言模因的顺应性研究,H052
  17. 从语境关系顺应看性别话语风格的相对性,H030
  18. 反讽——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修辞策略,I207.42
  19. 《红色英勇勋章》的功能文体学分析,I712
  20. 工作流动态构建技术研究及应用,TP311.52
  21.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J52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 语义学、语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