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物质与煤矸石混合热解与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作 者: 陈移峰
导 师: 冉景煜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关键词: 煤矸石 生物质 热解 混烧 热重分析 动能参数
分类号: TK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煤矸石是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具有低挥发分、高灰分、低热值和难燃烧等特点。同时,我国有大量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具有高挥发分、低灰分的特点。煤矸石和生物质的混烧为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生物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不仅能节约能源,还有利于环保,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中在深入分析煤矸石和生物质的利用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煤矸石和生物质以及它们的不同质量比例混合物进行了工业分析,并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热解与燃烧特性,得到了其热解特性参数与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干燥阶段、预热阶段、挥发分析出阶段和碳化阶段,热解失重主要发生在挥发分析出阶段。生物质与煤矸石的共热解过程中,有两段剧烈失重。第一段剧烈失重区域与生物质单独热解的剧烈失重区域大体相同,而第二段失重区域与煤矸石单独热解的剧烈失重区域大体相同。煤矸石的活化能远大于生物质,生物质与煤矸石在共热解时活化能随生物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对煤矸石和生物质及其混合物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综合燃烧性能和燃烧放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煤中加入生物质后,燃烧明显分成两个阶段,着火提前,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燃尽特性;生物质和煤混合后,热值增加,提高了生物质的利用价值。此外,通过对热重(TG)、微分热重(DTG)和差热(DTA)曲线的深入分析,获得了煤矸石和生物质的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矸石和生物质的燃烧都分为三个阶段:预热干燥阶段、挥发分析出着火并燃烧阶段、固定碳着火并燃烧阶段。煤矸石和生物质混合燃烧时,混合物的燃烧特性取决于混合物中各物质所含的比例。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放热比较均匀,煤矸石燃烧放热几乎全部集中于燃烧后期。在煤矸石中加入生物质后,可改善燃烧放热的分布状况,对燃烧前期的放热有增进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9
主要符号表  9-10
1 绪论  10-18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0-11
  1.2 生物质能利用研究现状  11-14
  1.3 煤矸石的特性及利用现状  14-15
  1.4 生物质与煤混烧特性研究现状  15-17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7-18
2 生物质与煤矸石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18-23
  2.1 概述  18
  2.2 实验设备及方法  18-21
    2.2.1 水分的测定  18-19
    2.2.2 灰分的测定  19
    2.2.3 挥发分的测定  19-21
    2.2.4 固定碳的计算  21
  2.3 工业分析实验结果  21-22
  2.4 小结  22-23
3 生物质、煤矸石热解实验研究  23-40
  3.1 概述  23
  3.2 实验设备及方法  23-25
    3.2.1 实验方法  23
    3.2.2 实验装置和样品分析  23-25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5-37
    3.3.1 热重实验的TG曲线和DTG曲线分析  25-28
    3.3.2 煤矸石热重实验的TG曲线和DTG曲线  28-29
    3.3.3 生物质和煤矸石热重实验的TG曲线和DTG曲线  29-37
  3.4 热解动力学参数  37-39
  3.5 小结  39-40
4 生物质、煤矸石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40-62
  4.1 概述  40
  4.2 实验方法及设备  40-42
    4.2.1 热分析方法  40-41
    4.2.2 实验装置和样品分析  41-42
  4.3 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42-60
    4.3.1 燃烧特性分析  42-57
    4.3.2 燃烧动力学分析  57-60
  4.4 小结  60-62
5 结论  62-64
  5.1 本文主要结论  62-63
    5.1.1 生物质与煤矸石热解特性  62
    5.1.2 生物质与煤矸石燃烧特性  62-63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63-64
致谢  64-65
参考文献  65-69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9-70

相似论文

  1.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2.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3.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4.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5. 上吸式生物质空气气化及焦油低减技术研究,TK6
  6.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7. 褐煤制备冶金还原气的研究,TD849.2
  8. 微波辐照活化云南未燃煤矸石混凝土试验研究,TU528
  9. N-甲基取代吡咯类香料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研究,TQ655
  10. 锅炉排烟中二氧化硫吸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X701.3
  11. 滇池底泥热解及产物研究,X131.2
  12.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13.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14.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S153.6
  15.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6.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7.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S216
  18. 大规模粉煤热解示范的探索与实践,TQ536
  19. 煤与城市固体废弃物共热解资源化研究,X705
  20.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2.5中有机物的研究,X712
  21. 煤矿矸石山危害安全评价及绿化复垦分析,TD849.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热力工程、热机 > 燃料与燃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