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托尼学说”与“魏晋文章”的契合

作 者: 王初薇
导 师: 陈方竞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嵇阮情结 个人主义 人道主义 摩罗诗人 
分类号: I21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拟将往常分别阐发的刘半农赠与鲁迅的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视作一体,放在共时性的人类文化整体结构中,以印证鲁迅生命活动中历史与现实相通即“取今复古,中西共融”的感受与认识。借此提出的假设是:之所以这两类可以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差异极大的内容(一西一中,一现代一古典)会在同一个人的思想中发生几乎同样重要的影响,除了接受者鲁迅自身原有的资质储备与理性选择外,也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深层联系。“魏晋文章”不仅是鲁迅作品风格和笔调的“魏晋化”,同时是其人格主体精神的“魏晋化”,更具体为鲁迅于十年沉默期生成的“嵇阮情结”。而之所以会聚焦魏晋、寄情嵇阮,又缘于鲁迅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幼年在浙东民间文化的熏陶下,于内心形成了“自然鬼”与“人为鬼”交融纠葛的张力结构,以及无常女吊“人道-个人”兼容的思想平台;再至青年时期汲取的“摩罗诗人”魔性的张扬与人性的拯救,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与“托尼学说”的人本主义相遇。最后在中年沉潜期重返中国文化的路途上找到了思想支撑,契合于以嵇阮为代表的“大洁若诞”、“大诚若狂”的竹林玄学。可以说,鲁迅在这段时间抄古碑的举动是向西方文化“取”——即吸收了人道主义个人主义之后,又在溯源本民族原初生命力时“复”苏了魏晋一代尤其是阮籍、嵇康的精神风貌。此次超越时空的相遇本于鲁迅一以贯之的“立人”思想,并无形地转化为小说创作的精神资源,塑造了一系列足以与中国传统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并肩而立的现代文学典型——心怀大爱的“狂人”形象。并结合从中国“鬼”到西方“魔”的转变,展开了“个人”在“群盲”中攻与守的历险。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第1章 绪论  6-15
  1.1 厚此薄彼:前辈学人眼中的“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6-8
  1.2 泾渭分明:鲁迅与托尼、魏晋影响研究的分而治之  8-13
  1.3 互文见意:本文的假想命题与求证角度  13-15
第2章 幼年烙印:浙东“物”的眷念与决绝  15-25
  2.1 返祖寻根:故乡民间鬼文化的深入骨髓  15-17
  2.2 张力结构:“自然鬼”与“人为鬼”的纠葛交融  17-21
  2.3 兼容平台:无常的“人道”情怀与女吊的“个人”偏执  21-25
第3章 青年激扬:西方“摩罗”的复仇与牺牲  25-35
  3.1 《摩罗诗力说》:个人恶魔性的张扬  25-29
  3.2 从中国“鬼”到西方“魔”:恶的拯救与启蒙  29-32
  3.3 循环的悖论:爱与憎的相互制衡  32-35
第4章 中年回归:魏晋“嵇阮”的放达与执着  35-45
  4.1 千百年后嵇阮的知己: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起  35-36
  4.2 跨越时空的交汇:“竹林玄学”集“个人-人道”之大成  36-39
  4.3 “西学”向“国学”的回归:十年沉默期为“五四”的精神储备  39-42
  4.4 狂人大爱:“嵇阮情结”在知识分子形象中的投射  42-45
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2. 萨特伦理两难问题研究,B82
  3. 自助活动发起人责任承担研究,D923
  4. 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TN215
  5. 陈序经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6. 日本鬼鲉同工酶组织差异、基于Cytb,COII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筛选,S917.4
  7. 五四之子的“赶路”人生,I207.6
  8. 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存在论论证,A811
  9. 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与国家,G239.29
  10. 心理氛围对企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作用,B849
  11. 中西责任观跨文化研究,B82
  12. 马克思的经济价值观研究,B038
  13. 解放与束缚,I206.6
  14. 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根源性研究,D922.291.91
  15. 消费者价值观、价格态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F713.55
  16. 集体—个人主义维度下核心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17. 认同与皈依,I207.42
  18. 对《鬼途》中二元对立现象的反思,I561
  19. 从孙悟空和阿克琉斯的形象塑造看中西价值取向,I106
  20. 上下求索的先觉者,I313
  21. 乔恩·埃尔斯特的经济哲学,B08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作品集 > 鲁迅著作及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