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五四之子的“赶路”人生

作 者: 麻治金
导 师: 彭小燕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钟敬文 人道主义情怀 革命的理想 五四人生 “赶路者”
分类号: I20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将钟敬文散文作品作为“心史”来整体把握,企图建构以钟敬文为个案的文化意识。以一个青年研究者的立场,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历史的观照下,深入钟敬文的精神世界中,触摸在五四新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风云突变的岁月里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将文化意识从当下普遍的知识性思维的泥沼中摆脱出来,更加注重这一代学人的精神品格,并渴望将其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即人道主义的情怀和革命的理想。本文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前言部分简单阐述了选择钟敬文的散文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介绍了钟敬文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对钟敬文散文研究的概况,并交待了本文的基本论述结构。论文正文部分以创作时间的先后为线索,以其思想发展为主线,以1930年和1949为界,将钟敬文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如下:第一章以广州—杭州的地点转移为线索,分为两节分别对钟敬文早期的散文集《荔枝小品》和《西湖漫拾》、《湖上散记》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文本分析,深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钟敬文的精神世界。第二章主要集中对钟敬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作了整理和研究,共分三节,前两节将视点聚焦在钟敬文与罗曼·罗兰、契诃夫和托尔斯泰之间的精神联系,触摸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情怀。第三节对钟敬文的报告文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钟敬文人道主义思想的特点。第三章以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为中介点,将钟敬文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即新的政权建立后单纯而美好的憧憬时期,和文革结束后对自己五四人生的肯定,并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的时期。结语部分是对前言部分中对钟敬文散文研究意义的简单阐述的深化,发掘对钟敬文精神品格研究的的当下意义,企图在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感受五四精神,以作为青年人前进的精神动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前言  8-16
  1、钟敬文散文创作的基本概况  10-13
  2、钟敬文散文研究概观  13-16
一 骚动的青春时代  16-33
  1、出走的痛苦与欢乐——《荔枝小品》细读  16-23
  2、西湖畔的苦闷与逍遥——《西湖漫拾》与《湖上散记》分析  23-33
二 革命的理想与人道主义情怀  33-53
  1、钟敬文与罗曼·罗兰  34-40
  2、钟敬文与俄罗斯作家及其他  40-48
    2.1 钟敬文与契诃夫  40-42
    2.2 钟敬文与高尔基  42-45
    2.3 钟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  45-48
  3、“挟笔从戎”的抗战人生——钟敬文的报告文学  48-53
三 “赶路者”心中的五四与祖国  53-65
  1、单纯而美好的憧憬(1949-1956)  53-56
  2、永不忘怀的五四人生(1978-2002)  56-65
结语  65-68
参考文献  68-72
后记  72-73

相似论文

  1. 赖和小说中的“鲁迅精神”,I207.42
  2. 论新时期小说的人道主义情怀,I207.42
  3.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4.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5.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6.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7.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8.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9.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10.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11.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12.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13. 《大宋宣和遗事》研究,I207.412
  14. 论《格萨尔》民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习俗,I207.9
  15.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16. 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I207.419
  17. 藏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I207.9
  18. 从敦煌词牌的流传论词之别体,I207.23
  19. 梅尧臣说理诗研究,I207.22
  20. 用生命擦拭生命,I207.42
  21. “异次元”的玫瑰,I207.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散文、杂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