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末宪政改革的文化解释

作 者: 苏雅
导 师: 芒来夫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文化 宪政 预备立宪 宪政改革 宪政模式
分类号: D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宪政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折射着西方人对国家、政治和法律的思考和智慧。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宪政的种子就开始在西方孕育、萌生,中间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到近现代,这种文化的连续性一直没有中断,而是不断完善和发展。宪政是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西方文明孕育的成果。对宗教、神学的信仰,对契约文明的依赖,对自由主义的推崇,构成了西方宪政的文化基础。而清末宪政改革是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由中国的统治者推行的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法律制度变革。设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咨议局,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重大信条十九条》,教育改革、官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虽然因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更是使一切都归于零,但作为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一页,它所承载的经验和价值却很多。从文化的角度讲,宪政改革中价值诉求的错位(功利主义的价值诉求、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宪政思维范式的选择(理性建构模式),传统宗法文化的阻碍等是制约清末宪政改革的深层因素。清末宪政改革的经验对今天中国的宪政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如何实现宪政,依旧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第一部分 从文化宪政—基本理论阐释  10-17
  一、文化与法律文化  10-11
  二、宪政释义  11-17
    (一) 宪政的定义  11-12
    (二) 宪政的内涵  12
    (三) 宪政的文化底蕴  12-16
    (四) 文化之于宪政的意义  16-17
第二部分 清末宪政改革历程回眸  17-26
  一、晚清时局与立宪呼声  17-19
  二、清末预备立宪及相关活动  19-26
    (一) 宪政编查馆  19-20
    (二) 资政院  20-22
    (三) 咨议局  22-23
    (四) 《钦定宪法大纲》  23-24
    (五) 《重大信条十九条》  24-26
第三部分 清末宪政改革的文化反思  26-34
  一、价值诉求的错位  26-29
    (一) 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价值诉求  26-28
    (二) “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28-29
  二、宪政思维范式的省察  29-32
    (一) 关于宪政模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  30-31
    (二) 关于立宪的预备期限  31-32
  三、中国传统宗法文化对宪政的影响  32-34
第四部分 清末宪政改革对今日中国宪政建设的启示  34-43
  一、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  34-36
  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36-39
  三、培育公民宪政观念  39-41
  四、加强宪政实践  41-43
结语  43-44
注释  44-49
参考文献  49-51
致谢  51-52
在校期间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论文  52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4.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5.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6.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7.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8.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9.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10.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1.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1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3.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14.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15.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16.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7.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18.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19.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20.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G633.41
  2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国家法、宪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