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影子媒体引领移动互联新时代

作 者: 姜岩
导 师: 周怡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手机媒体 媒介融合 麦克卢汉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4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73年,世界上第一部无绳电话诞生,在不断的发展中,手机已经从最初的通话工具逐步成长为融合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新型媒体。方便随身是它的巨大优势,这一特性使得手机几乎可以随时影响用户。同时,手机与其他媒体融合,给我们带来日益丰富的媒介体验,“影子媒体”的称号恰当而贴切。互联网与手机的融合尤为突出,潜力巨大。有学者指出:最超越想象的变革将基于移动互联。目前手机无疑是移动互联最好的实践者。手机虽然年轻,但新闻传播活动、我们的思想以及生活中的诸多方面都已受其影响,发生着剧烈或渐进的变化。手机新闻传播工具与通话工具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它的双重影响。作为新闻传播工具的手机对新闻活动的多个方面都发生作用。手机与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融合,形成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这些新兴形式融合了这些媒体与手机各自的优势,人们一机在手就可以享受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服务。同时,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也给新闻从业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具备摄影、摄像功能的手机不但方便记者本身,也让许多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对图片编辑的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某些记者造假提供了温床。手机媒体还要求编辑对传统媒体的内容作出适合手机使用的调整。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受众获得互联网之后的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在与节目更好地交流互动中受众地位得以提高。手机媒体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手机与报纸、电视等的融合毕竟还处于磨合阶段,什么是适宜手机播放的节目形式?如何改变节目较少的现状?这都是融合双方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利润分成等问题更需多方协调。手机传送图像质量、速度还有待改进。如果说作为新闻传播工具的手机影响才刚刚显露,那么作为通话工具的手机已经悄然影响了我们几十年。手机最直接的影响是能动地延伸了人体,赋予我们同远处的对象交流的能力,手机与人几乎全天候的接触让我们的嘴巴耳朵得到了延伸,在手机的作用下,整个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落。但同时我们也可以被他人轻松找到。家庭成员间因手机联系得更加紧密。人们的阅读审美习惯也受其影响,通过手机下载、阅读小说的人日渐增多。手机小说出现并成为手机出版的一个重要形式。结像大,线条清晰,结构简单的图片受到欢迎,而传统的构图复杂、以趣味点见长的图片则不占优势。文本也因手机短信的迅猛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不少人越来越依赖手机,每天的生活和手机很难分开,在日本,这一现象尤为明显。这种依赖某种程度上会演变成一种焦虑,有些人总会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错觉。利用手机进行的传播也为说谎创造了条件,夫妻之间也会有信任危机,电影《手机》的情节有其戏剧化之处更有现实基础。除此而外,垃圾短信,手机铃声噪音也让用户疲于应对。目前有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手机的影响,纷纷著文探讨,有匡文波的《手机媒体概论》、保罗·莱文森的《手机》、童晓渝等人的《第五媒体原理》和朱海松的《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以及相关论文等,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时至今日,手机的发展又进一步,其作用更为显著。相关规定的完善,技术标准的统一,商业模式都是手机发展必须要考虑的。不可否认,手机媒体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在融合不断深入及技术的推动下,手机媒体的发展必将不可限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绪论  12-15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现状  13-14
  1.3 研究意义及本文内容安排  14-15
第二章 手机媒体的发展历程  15-22
  2.1 手机的诞生及其发展  15-17
  2.2 人们对手机媒体的认识过程  17-20
  2.3 3G技术推动手机媒体迅速发展  20-22
第三章 手机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与融合  22-30
  3.1 手机报纸的诞生与发展  22-25
  3.2 手机与电视、互联网的互动与融合  25-30
    3.2.1 手机电视  26-27
    3.2.2 手机与互联网  27-28
    3.2.3 手机电影与手机电台  28-30
第四章 手机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30-39
  4.1 手机参与新闻摄影、摄像  30-33
  4.2 手机对新闻制作提出新要求  33-35
  4.3 手机为受众带来新的媒介体验  35-39
第五章 手机对人生的全方位影响  39-50
  5.1 极大地延伸了人体  39-41
  5.2 二十四小时“待机”的生存方式  41-43
  5.3 阅读审美影响  43-46
  5.4 其他影响  46-50
第六章 手机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50-54
  6.1 手机的未来  50-52
  6.2 手机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52-54
结语  54-56
参考文献  56-58
致谢  58-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9-60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0

相似论文

  1.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2.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G206
  3.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4. 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杂交理论,G206
  5. 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G206
  6. 以手机为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523
  7. 传统报业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G219.2
  8. 上海世博会融合新闻的内容及模式研究,G206
  9.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研究,F49
  10.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业态整合,G229.2
  11.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内B2C网站品牌传播策略研究,G206
  12. Web2.0时代:报纸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G206
  13.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研究,G206
  14.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及其应对,G206
  15. 网报融合的新突破,G211
  16. 公众使用手机媒体的技术条件研究,G206
  17. 媒介融合视野下中国电影业发展对策研究,J909.2
  18.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受众研究,G206
  19.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G211
  20.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的困境与发展路径,G210-4
  21.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美高等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比较,G210-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