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健步走配合足反射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足底压力的影响

作 者: 张成飞
导 师: 何玉秀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健步走 足反射疗法 2型糖尿病 血糖 足底压力
分类号: R58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卫生课题。运动疗法成为当前公认的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足反射疗法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也有很多报道,该疗法有其独特的作用,一是足反射疗法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改善供血情况及神经营养状态;二是足反射疗法可以防治末梢神经病变,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的修复,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达到防治末梢神经病变的目的。足反射疗法和健步走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已经证明具有确切的效果,而二者相互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以及效果尚未见报道。研究目的:通过实验的方法探讨健步走运动结合足部反射疗法对T2DM患者的改善效果,为改善糖尿病症状提供更丰富的干预措施,为充实糖尿病治疗理论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对象为40-50岁的T2DM初诊患者,患者病程均在1年内,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的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尚未进入临床用药阶段,医生建议可先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等手段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并随时观察血糖变化情况,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参加本实验的受试者在实验期间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因此均未进行药物治疗。受试者在分组前填写PAR-Q问卷,对符合要求的18名进行随机分组,运动组(E组)8人,运动结合足反射疗法组(EF组)10人,在用POLAR遥测心率表对两组受试者运动时心率监控的前提下进行健步走运动,运动强度的选择采取体现个性化原则。E组运动后自然恢复,EF组运动后进行约45min的足反射疗法,两组受试者每周运动4次,共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实验前后测试两组受试者FBG、2hP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4项等血液指标,同时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的PP、受力时间、冲量等参数,并比较实验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①经过4周的干预后,EF组的FBG和2hPG水平较实验前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且两项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E组4周的单纯健步走运动后FBG降低不明显。提示足反射疗法的参与可以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EF组和E组实验后2hPG的水平均较自身实验前显著降低(均为P<0.01),但实验后EF组的2hPG水平较E组低(P<0.05),且在实验后EF组的2hPG水平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内。②健步走结合足反射疗法可以对T2DM患者的GSP和HbAlc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实验2周后GSP的值仍在正常范围之外,说明取血样前的2周内血糖水平仍然较高,4周后EF组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且较自身两周前比较平显著降低(P<0.05),E组也恢复到接近正常值的水平。4周的干预后两组受试者HbAlc水平的变化不显著,但实验后EF组HbAlc的水平较E组低,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实验后血脂4项指标除EF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有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④EF组足部压力分布情况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足前区压力减小,足弓及足跟部上述指标增大,足前区冲量除T1外其他区域变化不明显。研究结论:①健步走结合足反射疗法可以起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和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4周的单纯健步走运动对FBG、2hPG及血脂水平的影响不明显。②健步走运动配合足反射疗法使糖尿病患者足弓部压力和受力间期占支撑期的百分比升高,冲量增大。足弓受力状态的变化改善了患者足部高压区主要集中于足前区的压力分布特征,使足前区受到的反复冲击力减小。

全文目录


略缩词表  3-4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引言  10-11
1 文献综述  11-18
  1.1 运动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11-13
    1.1.1 运动促进骨骼肌对糖的利用  11
    1.1.2 运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  11-12
    1.1.3 运动能够降低血脂、控制肥胖  12
    1.1.4 运动能够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  12-13
  1.2 足部溃疡及DM 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  13-14
  1.3 足反射疗法治疗糖尿病  14-16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6-17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18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8-22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8-19
  2.2 实验方案  19-20
    2.2.1 准备阶段  19
    2.2.2 正式实验阶段  19-20
  2.3 监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0
    2.3.1 血液指标  20
    2.3.2 足底各区域指标  20
  2.4 主要测试仪器  20-21
  2.5 主要试剂  21
  2.6 数据统计  21-22
3 研究结果  22-38
  3.1 血液指标的比较  22-27
    3.1.1 实验前后FBG 及2hPG 的变化比较  22-23
    3.1.2 实验过程中GSP 的变化  23
    3.1.3 实验前后HbAlc 的变化  23-24
    3.1.4 实验前后血脂的变化  24-27
  3.2 足底压力指标的比较  27-38
    3.2.1 实验前后两组足底各区域平均峰力值变化情况  27-30
    3.2.2 实验前后两组足底各区域受力间期占支撑期百分比变化情况  30-32
    3.2.3 实验前后两组足底各区域冲量的变化  32-38
4 分析与讨论  38-46
  4.1 健步走运动结合足反射疗法对初诊T2MD 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38-41
  4.2 健步走运动结合足反射疗法对初诊T2DM 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41-43
  4.3 健步走运动结合足反射疗法对初诊T2DM 患者足底压力的影响  43-46
    4.3.1 DM 患者足底压力特征  43-44
    4.3.2 DM 患者足底各区域受力间期和足底各区域冲量变化情况  44-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3
附录  53-54
致谢  54-5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5

相似论文

  1. 刘燕池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R249
  2. 鱼腥草对糖尿病的影响及药理学分析,R285.5
  3. 足外翻脑瘫患儿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性研究,R742.3
  4. DPP-IV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R914
  5. β-酪啡肽7和酪蛋白水解肽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R587.1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587.1
  7.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4、IL-6、IL-10的影响,R587.1
  8. 每日一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R587.1
  9. 口服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R587.1
  10.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1. β-酷啡肽-5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R587.1
  12. 2型糖尿病与西北燥证相关性及干预治疗研究,R259
  13.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与其预后相关性的研究,R542.22
  14. 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R587.1
  15.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R575.2
  16. 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R587.1
  17. 罗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作用,R587.1
  18.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587.1
  19. 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587.1
  20.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膜干细胞多项分化潜能的研究,R587.1
  21.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不良影响的探讨,R714.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 胰岛疾病 > 糖尿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