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藜芦醇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作 者: 高喆
导 师: 傅磊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白藜芦醇 Heck反应 Wittig反应 LogP值 抗癌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们的食品和药用植物中,例如葡萄酒、葡萄、蓝莓、花生和中药虎杖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抗癌、抗糖尿病、抗氧化、心血管保护、延长多种生物生命周期等作用。但是白藜芦醇难溶于水,亲水性较小,在体内易被代谢排出,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聚乙二醇(PEG)是一类两性化合物,它既有良好的脂溶性,又有相当好的亲水性。PEG无毒,可以通过肾脏或肝脏代谢消除。PEG也被广泛用做药物分子的载体和作为有机合成中的两性溶剂。当与药物分子连接时,往往能增加原药分子的水溶性,改善其脂水分配系数。为了提高白藜芦醇的亲水性,改善白藜芦醇的脂水分配系数,使其在一定适合范围内,同时为了能找到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实验从白藜芦醇的合成出发,设计合成了包括白藜芦醇在内的衍生物6个和水溶性类似物11个。同时用HPLC的方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LogP值,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三种癌细胞株(乳腺癌细胞MCF-7、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子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结构中引入小分子PEG后LogP值相对减小,亲水性增加,且LogP值随着小分子PEG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取代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在MTT实验中,白藜芦醇(1a)仅在MCF-7细胞株中显示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3,4,5-三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1f)外,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1b)、紫檀芪(1c)、(E)-4-(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甲酸甲酯(1e)仅对DU-145和Hela细胞株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而11个白藜芦醇水溶性类似物(2a-2k)对所选的三株癌细胞基本没有活性。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概述  13-26
  1.1 白藜芦醇简介  13
  1.2 白藜芦醇的抗癌作用  13-18
    1.2.1 乳腺癌  13-14
    1.2.2 皮肤癌  14
    1.2.3 胃肠道癌  14-15
    1.2.4 肺癌  15-16
    1.2.5 前列腺癌  16-17
    1.2.6 白血病  17
    1.2.7 其他  17-18
  1.3 白藜芦醇的抗糖尿病作用  18-19
  1.4 白藜芦醇的抗氧化作用  19-20
  1.5 白藜芦醇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20-21
    1.5.1 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  20
    1.5.2 抑制血小板聚集  20
    1.5.3 舒张血管  20-21
  1.6 白藜芦醇的抗衰老作用  21
  1.7 白藜芦醇的化学合成方法  21-24
    1.7.1 Wittig 反应  21
    1.7.2 Perkin 反应  21-22
    1.7.3 Heck 反应  22-24
    1.7.4 其他  24
  1.8 白藜芦醇的应用缺陷  24
  1.9 聚乙二醇与新药设计  24-25
  1.10 本实验内容及主旨  25-26
第二章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26-38
  2.1 试剂与仪器  26-27
    2.1.1 试剂来源  26
    2.1.2 试剂干燥  26-27
    2.1.3 仪器设备  27
  2.2 白藜芦醇的合成  27-32
    2.2.1 白藜芦醇的合成路线  27-28
    2.2.2 合成方法  28-30
    2.2.3 讨论  30-32
  2.3 紫檀芪的合成  32-34
    2.3.1 紫檀芪的合成路线  32
    2.3.2 合成方法  32-33
    2.3.3 讨论  33-34
  2.4 (E)-3,4,5-三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的合成  34-35
    2.4.1 (E)-3,4,5-三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的合成路线  34
    2.4.2 合成方法  34-35
  2.5 (E)-4-(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甲酸的合成  35-37
    2.5.1 (E)-4-(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甲酸的合成路线  35-36
    2.5.2 合成方法  36-37
    2.5.3 讨论  37
  2.6 小结  37-38
第三章 白藜芦醇及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  38-53
  3.1 试剂与仪器  38-39
    3.1.1 试剂来源  38
    3.1.2 试剂干燥  38-39
    3.1.3 仪器设备  39
  3.2 白藜芦醇三取代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  39-42
    3.2.1 白藜芦醇三取代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路线  39-40
    3.2.2 合成方法  40-41
    3.2.3 讨论  41-42
  3.3 白藜芦醇单取代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  42-46
    3.3.1 白藜芦醇单取代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路线  42-43
    3.3.2 合成方法  43-45
    3.3.3 讨论  45-46
  3.4 紫檀芪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  46-48
    3.4.1 紫檀芪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路线  46-47
    3.4.2 合成方法  47-48
  3.5 (E)-3,4,5-三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  48-49
    3.5.1 (E)-3,4,5-三甲氧基-4’-羟基二苯乙烯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路线  48-49
    3.5.2 合成方法  49
  3.6 (E)-4-(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甲酸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  49-51
    3.6.1 (E)-4-(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苯甲酸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路线  49-50
    3.6.2 合成方法  50-51
    3.6.3 讨论  51
  3.7 (E)-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  51-52
    3.7.1 (E)-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水溶性类似物的合成路线  51
    3.7.2 合成方法  51-52
  3.8 小结  52-53
第四章 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53-76
  4.1 试剂与仪器  53
    4.1.1 试剂来源  53
    4.1.2 仪器设备  53
  4.2 LogP 测定基本方法与步骤  53-54
    4.2.1 样品准备  53
    4.2.2 HPLC 条件  53-54
    4.2.3 数据处理  54
  4.3 各个化合物LogP 的测定  54-74
    4.3.1 白藜芦醇(1a)LogP 的测定  54-55
    4.3.2 化合物16 LogP 的测定  55-56
    4.3.3 紫檀芪(1c) LogP 的测定  56-58
    4.3.4 化合物1d LogP 的测定  58-59
    4.3.5 化合物1e LogP 的测定  59-60
    4.3.6 化合物1f LogP 的测定  60-61
    4.3.7 化合物2a LogP 的测定  61-62
    4.3.8 化合物26 LogP 的测定  62-64
    4.3.9 化合物2c LogP 的测定  64-65
    4.3.10 化合物2d LogP 的测定  65-66
    4.3.11 化合物2e LogP 的测定  66-67
    4.3.12 化合物2f LogP 的测定  67-68
    4.3.13 化合物29 LogP 的测定  68-70
    4.3.14 化合物2h LogP 的测定  70-71
    4.3.15 化合物2i LogP 的测定  71-72
    4.3.16 化合物2j LogP 的测定  72-73
    4.3.17 化合物2k LogP 的测定  73-74
  4.4 讨论  74-75
  4.5 小结  75-76
第五章 抗肿瘤初步生物活性试验  76-80
  5.1 仪器设备与材料  76
    5.1.1 仪器设备  76
    5.1.2 材料  76
  5.2 方法  76-77
    5.2.1 细胞的复苏  76-77
    5.2.2 细胞的培养传代  77
    5.2.3 MTT 试验方法  77
  5.3 结果  77-78
  5.4 讨论  78-80
全文总结  80-81
参考文献  81-85
附录  85-132
致谢  132-133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133-134

相似论文

  1. 反式白藜芦醇对Aβ25-35致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277.7
  2. 喹啉环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R914
  3.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O631.3
  4. 多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96
  5. N’-芳亚甲基-2-(4-氧代噻吩[2,3-d]嘧啶-3-基)乙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96
  6. 白藜芦醇对高脂高糖饮食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7. 白藜芦醇三甲醚(BTM)乳胶的构建及局部施予兔踝关节的药动学评价,R285.5
  8. 11-脱氧甘草次酸磷酰氮芥酯类抗癌复合物的制备及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测定研究,R284.1
  9. 白藜芦醇对HCN4参与编码的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R285
  10. 白藜芦醇对自然衰老小鼠GSH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R285.5
  11. 表阿霉素与白藜芦醇联合用药对多种人类肿瘤细胞的作用,R73-3
  12. 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PDCD5表达影响的研究,R735.2
  13.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分泌型表达研究,Q78
  14. 白藜芦醇对大鼠皮层神经元GABA_A受体介导电流的影响,R285.5
  15. 姜黄素血浆样品的高通量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R285
  16. 白藜芦醇、和厚朴酚、黄芩苷对羊肝原代细胞Angptl6 mRNA表达影响,R285.5
  17. 白藜芦醇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不同发作时期海马和皮层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R285
  18. 补充白藜芦醇对小鼠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修复的影响,R285.5
  19. 新型有机锡(IV)羧酸酯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抗癌活性研究,O627.42
  20. 2-二[(4-取代)苯基]亚甲基-5-取代胺甲基环戊酮盐酸盐的设计、合成和抗癌活性研究,R73-3
  21. 人胶质母细胞瘤中白藜芦醇代谢产物及其代谢相关酶表达的分析,R73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