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

作 者: 刘晓晖
导 师: 朱广荣;刘邦凡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中国 个体意识 群体 从众性 批判
分类号: D6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冲突加剧,社会问题骤增。当今一部分人缺乏具有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不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让人们自我意识得到急剧发展,让人们充满热情,勇于创新成为当代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中国当代个体意识从众性批判正是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小事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我国个体意识从众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新的含义和表现形式。中国人由于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长期没有真正认识到个体意识从众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社会心理学对个体意识从众性进行批判,举例说明个体意识从众性对我国的危害,具体分析产生这些危害的原因,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人和指导人去克服个体意识从众性。本文将个体意识从众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重点对个体从众现象进行具体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利用个体的从众心理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德育工作者了解个体思想意识形态,把握个体思想波动轨迹。回顾历史给予中国人一个重大的启示,任何理论体系都不可能包医百病。而马克思主义地精髓在于不断与变化着的现实相适应,其本质是不承认任何既定结论和既定现实的永恒真理性,如果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话那就是批判精神。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导论  11-17
  0.1 选题背景  11-12
  0.2 个体意识从众性的研究意义  12-13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0.3.1 中国个体意识从众性研究现状  13-15
    0.3.2 国外个体意识从众性研究现状  15-16
  0.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7
第1章 个体意识从众性的概述  17-25
  1.1 个体意识从众性的含义  17-20
    1.1.1 个体意识从众性在心理学上的解释  17-18
    1.1.2 个体意识从众性在生物学上的解释  18-19
    1.1.3 在中国文化中个体意识从众性的解释  19-20
  1.2 个体意识从众性现象的实验  20-22
  1.3 个体意识从众性的分类  22-24
  1.4 本章小结  24-25
第2章 中国人的个体意识从众行为的定性分析  25-29
  2.1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争论  25-26
  2.2 个体意识从众扼杀人的创造力  26
  2.3 个体意识从众性导致非正确性遵从  26-27
  2.4 个体意识从众性诱发非理性盲从  27-28
  2.5 本章结论  28-29
第3章 当代中国个体意识从众性的危害  29-38
  3.1 个体意识从众性在中国科学上的危害  29-30
  3.2 个体意识从众性在中国经济上的危害  30-32
  3.3 个体意识从众性在中国社会上的危害  32-34
  3.4 个体意识从众性在中国文化上的危害  34-37
  3.5 本章小结  37-38
第4章 当代中国个体意识从众性产生原因分析  38-46
  4.1 群体的影响是个体意识从众性重要原因  38-39
  4.2 情境的影响是个体意识从众性必要原因  39-41
  4.3 个人的影响是个体意识从众性关键原因  41-43
  4.4 中国人个体意识从众性不健康的心理倾向的原因  43-44
    4.4.1 自我意识弱化是中国人个体意识从众性的动因  43
    4.4.2 自信心缺乏中国人个体意识从众性的动因  43
    4.4.3 虚荣心理、攀比心中国人个体意识从众性的动因  43-44
    4.4.4 好奇心引发中国人个体意识从众性  44
  4.5 本章小结  44-46
第5章 当代中国个体意识从众性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46-57
  5.1 克服个体意识从众性是成功的基础  46-47
  5.2 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克服个体意识从众性  47-49
  5.3 应坚持“以人为本”克服个体意识从众性  49-51
  5.4 培养个人独立和创新意识克服个体意识从众性  51-54
  5.5 将个体意识从众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54-56
  5.6 本章小结  56-57
结论  57-59
参考文献  59-6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2-63
致谢  63-64
作者简介  64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途径的探析,G633.3
  3.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4. 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研究,C912
  5.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6.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7.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8.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0.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2.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13.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14. 改进的蚁群算法及其在TSP上的应用研究,TP301.6
  15.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8.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9.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20.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21.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