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纳妾制与明末清初儒家士大夫皈依基督教的障碍

作 者: 赵昕雅
导 师: 陈纳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中西文化冲突 纳妾制 基督教 儒家 性与婚姻伦理
分类号: K2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清之际耶稣会传教士踏进中国门槛并与中国人有初步接触之后,双方各自给对方留下的“异类”印象必然是相当复杂和深刻的。有趣的是,这种由各自传统烙下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并不都是随着双方接触和沟通的增进而逐渐减弱或消弭,相反,某些潜在的分歧和矛盾常常会借助对话的渠道获得公开展现和扩大。纳妾制便属于这样一个问题:它不是通过对话而取得的基本共识,而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引起日益激烈的争端。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是要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于中土,但由于基督教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是“洋教”,因而遇到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本土文化意识的挑战是在所难免的。西方传教士也很快意识到中国传统意识形态、中国文化,儒家伦理在中国国民心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必须采取适应性的传教策略,因而对儒家伦理作了一些让步。然而在传教士来华宣传基督教义遇到的诸多困难中,纳妾制却始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源于《圣经》传统的基督教一夫一妇制与源于儒家孝文化的纳妾习俗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纳妾在西方看来是一个“毋行淫邪”婚姻道德的问题,在中国则是一个涉及孝道伦理等复杂因素的问题,因此这道障碍就体现出中西文化在婚姻伦理价值上的冲突。关于纳妾制在中西观点上的截然不同所体现出的冲突,从实质上来说也是中西文化的深层次交流;既然这样的交流已经涉及文化的本质问题,那么它也是决定早期耶稣会在中国命运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和对典型个案的分析来探讨纳妾制引起的冲突,加深我们对明清之际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认识,理解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和跨文化沟通的规律,了解耶稣会入华的历史过程。同时,通过对明清之际的这段中西文化交往史的研究,对于今天的跨文化对话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绪论  9-15
  0.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9-12
  0.2 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结构  12-13
  0.3 本论文的要点及创新之处  13-15
第一章 儒家基督教在婚姻伦理上的对话  15-24
  1.1 单偶制与多偶制的冲突  15-17
  1.2 早期的基督教与儒家的性与婚姻伦理观  17-20
  1.3 比较中西文化在婚姻伦理价值上的本质差异  20-24
第二章 明清中西视野中的纳妾问题  24-32
  2.1 “妾”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24-25
  2.2 探析明清之际的纳妾制度的时代特征  25-28
  2.3 入华耶稣会士对纳妾的态度  28-30
  2.4 反教人士针锋相对的言论  30-32
第三章 明清之际儒士基督教徒纳妾的理由与个案分析  32-49
  3.1 选取个案的标准及背后蕴藏的冲突焦点  32-33
  3.2 从典型个案分析窥探纳妾制根深蒂固的复杂社会因素  33-47
  3.3 个案背后的深刻启迪  47-49
结语  49-51
后记  51-52
参考文献  52-55
致谢  55-5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6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统与济世,C912.4
  3.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4.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5.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6. 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传播策略分析,B978
  7. 碰撞与融合,R-092
  8.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9.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代县的基督教与民间信仰,B979
  10.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11. 论马利坦的“整全的人文主义”思想,B565.52
  12.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13.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4.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15. 政府利益整合与宗教组织政治介入类型关系研究,B911
  16. 宗教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G641
  17. 方太集团儒家文化管理模式研究,F426.6
  18. 论儒家伦理在韩国影视剧中的表现,B312.6
  19. 从私人葬礼到公共娱乐活动:罗马角斗娱乐中的宗教因素,K126
  20. 追求互济与和平,B978
  21. 试论基督教右翼的政治参与路径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B97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明(1368~1663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