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作 者: 徐志攀
导 师: 李晓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儒家民本思想 历史作用 以人为本 民主
分类号: D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儒家学者都对民本思想做过精彩的阐发,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表现在政治方面是重民意,在经济方面是重民生,在思想方面是重教化.儒家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墓础,也为中国人接受近代民主思想提供了衔接点。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政治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历史及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与社会发展也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之所以选择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切入点,研究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关键就在于民本思想与今天人们的意识、思想及政治建设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由于当代社会主要是民主政治形态,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民本与民主的关系,民本是否蕴含着民主的因素和理念,民主建设是否要建立在民本观念基础之上,民本思想对于政权建设有哪些直接意义属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是思想史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政治学基本理论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现实的政治理论问题。在当今的文化反思中,由于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以及其与当代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联系,使得人们对民本思想产生了巨大的热情。有的学者寄希望于通过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挖掘出符合现代民主的理念,把民本思想的精华与现代民主精神相结合,在中国形成以儒家民本思想为底蕴的“儒式”民主,用以解决中国民主发展问题,解决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还有的学者针锋相对,站在批判的角度,指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不具有现代民主因素,从民本思想中不可能挖掘出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利因素,因此,我们的任务不是把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对接,不是以民本思想来培植、补充现代民主,而是重在批判,只有认清民本思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内在联系,才会认清民本思想的本质,也才会从历史中走出来,更好地推进现代民主建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绪论  8-10
第一章 儒家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10-18
  第一节 儒家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10-12
    一、政治背景  10
    二、经济背景  10
    三、思想背景  10-12
  第二节 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12-18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涵义  12-14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  14-18
第二章 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评价  18-24
  第一节 儒家民本思想的进步意义  18-21
    一、肯定人的价值  18-19
    二、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19-20
    三、具有约束和抑制君权的作用  20
    四、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1
  第二节 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  21-24
    一、封建专制主义对民主的否定  22-23
    二、伦理关系对自由的否定  23
    三、道德至上原则对法治的否定  23
    四、人身依附观念对平等的否定  23-24
第三章 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区别联系  24-28
  第一节 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区别  24-25
    一、本质上的不同  24
    二、实施政策的目的不同  24-25
    三、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25
  第二节 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联系  25-26
    一、重民心  25-26
    二、亲民  26
    三、利民  26
  第三节 以人为本思想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  26-28
    一、本质上的超越  26
    二、由“民”到“人”价值上的超越  26-27
    三、理论来源的超越  27-28
第四章 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诠释  28-34
  第一节 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  28-29
    一、以人为根本  28
    二、以人为主体  28
    三、对人尊重和关爱  28-29
  第二节 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  29-30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29-30
    二、中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本思想”  30
  第三节 儒家民本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0-34
    一、儒家民本思想对现代民主进程的影响  30-32
    二、儒家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32-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6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3.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6.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8.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9.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10.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2.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3.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4.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15. 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G625.1
  16.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G222
  17.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18.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9.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20.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2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