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道统与济世

作 者: 徐炎
导 师: 王岗峰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三坊七巷 知识阶层 儒家社会 济世
分类号: C9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坊七巷是福州以及中国历史名街中最璀璨的文化明珠。寓于期间的丰富而又充实的人文环境,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上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精英。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坊七巷文化最核心和精华部分正是在于这些名士和知识阶层身上所表现出的对家国道德秩序的自觉维护,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们在面临民族天下生死存亡之际,能以富贵不移威武不屈之心承担救国存种之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文化,详细剖析了中国传统知识阶层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所具有的特点,并试图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这一阶层所具有的共性。在三坊七巷中的大夫名士身上所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知识阶层对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自身道统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全球化社会的来临,传统儒家社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冲击。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三坊七巷文化中的知识群体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知识阶层的敢为天下先勇气,给济世精神又做了新的注解。这对目前保护和发扬三坊七巷这一历史重要名街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Abstract  3-4中文文摘  4-7目录  7-9绪论  9-17  一. 本课题研究意义  9-10  二.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10-13  三. 研究中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6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6-17第一章 中国传统知识阶层的产生与特点  17-37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性  17-21    一. 东亚大陆地域的天然封闭性  17-18    二. 中华文明的经济背景  18-19    三. 政治文化"大一统"思想  19-21  第二节 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21-24    一. 儒学精神的意义  21-22    二. 儒家知识阶层产生与特点  22-24  第三节 三坊七巷文化中的传统知识阶层  24-37    一. 古代入闽士人带来的文化影响  24-26    二. 闽学对知识阶层精神内核的影响  26-27    三.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中的传统知识阶层  27-37第二章 三坊七巷近现代中国知识阶层道统思想的变化  37-49  第一节 西学东渐的思想影响  37-39    一. 新价值观念对传统社会的冲击  37-38    二. 新知与旧学产生新社会角色的变动  38-39  第二节 "中体西用"观的思想模式使用  39-43    一. 林则徐——"中体西用"观思想的先驱人物  40-41    二. 洋务运动和福州马尾船政带来的东西思想的交融  41-43    三. "中体西用"观的缺陷  43  第三 节 现代思想的引入与融合  43-49    一. 传统社会式微  44-46    二. 严复的现代思想观  46-47    三. 林纾的翻译贡献和维新思想  47-49第三章 三坊七巷近现代中国知识阶层济世方式的转变  49-63  第一节 政治领域济世的转变  49-54    一. 维新运动的殉道者——林旭  50-51    二、吹响终结帝制的号角——林觉民  51-52    三、五四运动的启蒙者——林长民  52-53    四、青年运动的先驱——翁良毓  53-54  第二节 经济产业领域济世的转变  54-56    一. 福州马尾船政带来的工业技术进步和人才领域创新  54-55    二. 电光刘的传奇  55-56  第三节 文化教育产业领域济世的转变  56-59    一. 陈宝琛对新式教育的尝试  56-57    二. 严复的教育思想  57-58    三. 林白水——中国报界的先驱  58-59  第四节 三坊七巷知识阶层带给的启示  59-63    一. 对道统态度转变带给的启示  59-60    二、济世方式转变带给的启示  60    三. 知识阶层自我意识觉醒带给的启示  60-63结论  63-65参考文献  65-69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9-71致谢  71-73个人简历  73-75

相似论文

  1.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2. 三坊七巷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X820.3
  3. 从“科玄论战”看中国现代知识阶层文化建构问题,D663.5
  4. 三坊七巷文化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影响,G124
  5.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评价研究,F592.7
  6. 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B958
  7. 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K252
  8. T.S艾略特文学创作中的济世思想研究,I561
  9. 项目管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G122
  10. 先秦两汉儒家社会理想及其意义分析,D092
  11. 14-15世纪拜占庭知识阶层的活动及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贡献,K546.3
  12. 儒家社会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D61
  13. 佛教济世界想研究,B948
  14. 在文化交流中发展的古代三坊七巷,K29
  15. 三坊七巷与现代文化关系研究,K872
  16. 《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模式的讨论,K263
  17. 知识阶层的生成及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D663
  18.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与中国近代文化关系研究,G127
  19. 安萨里思想研究,B968
  20. 从三坊七巷的遭遇看福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K87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