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解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生命哲学蕴含

作 者: 杨洋
导 师: 胡文成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亨利·柏格森 生命哲学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她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虽然评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分析该小说,但是极少数学者从小说人物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进行解读。以亨利?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乔治?艾略特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两类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哲学意蕴。第一类人物形象以汤姆与麦吉为代表,而迪安先生和鲍勃属于第二类。汤姆与麦吉悲剧的产生有相似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人纷纷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中,并且试图重返辉煌的过去。然而,他们悲剧命运的产生仍有不同之处。汤姆固执而盲目地重返过去的意愿使他的行为被生命冲动的向下趋势支配着。随着现代工业的崛起,汤姆生活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但由于他的价值观以及自卑情结的产生,他仍然深深迷恋儿时自耕农时代的价值观。为了能够重回过去,他埋藏真正的自我,把一切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导致了他产生了精神病症。他的这种试图重返过去的行为使他盲目地拒绝进步的社会变化,抱残守缺,拒绝融入到新的社会中去,最终使他成为新时代的局外人。对麦吉来说,由于父亲破产后情感基础以及经济基础的坍塌,她童年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她仍然眷恋它。但事实上,麦吉真正的童年生活并不像她心中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在另一方面,麦吉也渴望一种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她其实有两次机会开始新生活:分别为嫁给她的童年旧友菲利普?威根姆,以及嫁给她的爱人斯蒂芬?盖斯特。然而麦吉最终选择放弃这两次机会,其中麦吉的伊拉克特拉情结是使她离开斯蒂芬?盖斯特的主要原因。由于麦吉对童年生活方式的眷恋以及她的伊拉克特拉情结,她的生命冲动的向下趋势最终占据上风地位,使她无法变化,最终导致她同样选择重回过去。总之,汤姆与麦吉违反了柏格森的绵延概念,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就是变化,他们不属于柏格森概念中的的“真正的人”。相比之下,迪安先生和鲍勃一生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他们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迪安先生不仅能够理解变化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他能积极地使自己以适应变化。对鲍勃来说,生活是一连串的变化。他不像汤姆那样迷恋逝去的过去,更重要的是他能迅速地意识到社会变化的意义所在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变化。迪安先生和鲍勃才是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真正的人”。故事以汤姆与麦吉葬身于滚滚的弗洛斯洪水中为结尾,这一情节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洪水象征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它集毁灭与重建于一身。洪水冲走了兄妹俩过时的思想,但同时为他们新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机会,从而能够使他们获得重生。因此,人不能只是生活在过去之中,更不用说试图逆转时间,人应该做的是接受并适应新的变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9-16
  1.1 THE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9-10
  1.2 THE CLAIM OF THE THESIS  10
  1.3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 FRAMEWORKS  10
  1.4 BACKGROUND STUDIES  10-12
    1.4.1 Victorian England  10-11
    1.4.2 Victorian novelists represented by George Eliot  11-12
  1.5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  12-16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6-23
  2.1 RESEARCHES ABROAD  16-20
  2.2 RESEARCHES IN CHINA  20-23
CHAPTER THREE RELEVANT THEORIES FOR THE PRESENT STUDY  23-29
  3.1 THE LIFE PHILOSOPHY OF HENRY BERGSON  23-28
    3.1.1 An overview of Bergson’s philosophy  23-24
    3.1.2 The Concept of Durée (Duration)  24-27
    3.1.3 The Concept of ?lan Vital (Vital Impetus)  27-28
  3.2 DIALECTIC MATERIALISM OF MARX  28-29
CHAPTER FOUR LIFE PHILOSOPHIE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S OF The Mill on the Floss  29-52
  4.1 TOM: INFATUATION WITH THE PAST AND REJECTION OF THE CHANGE  30-38
    4.1.1 Tom’s backward early life  30-31
    4.1.2 Regaining the mill: the approach for Tom to recapture the past  31-32
    4.1.3 Tom’s procedure to return to the past  32-36
    4.1.4 Reasons for Tom’s obsession for the past  36-38
  4.2 MAGGIE: ENSLAVEMENT TO THE PAST AND INCAPACITY TO CHANGE  38-47
    4.2.1 Reasons for Maggie’s endeavor of recapturing the past  38-39
    4.2.2 The lack of authority in Maggie’s childhood  39-40
    4.2.3 The approach for Maggie to return to the past  40-41
    4.2.4 The struggle between returning to the past and starting for a new life  41-44
    4.2.5 Maggie’s Electra Complex  44-46
    4.2.6 Impossibility to return to the past  46
    4.2.7 Summary  46-47
  4.3 MR. DEANE AND BOB JAKIN  47-50
    4.3.1 Mr. Deane: adaptation to social changes  48-49
    4.3.2 Bob Jakin: a life under constant changes  49-50
  4.4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FINAL FLOOD AND THE DEATH OF TOM AND MAGGIE  50-52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2-54
ACKNOWLEDGEMENTS  54-55
REFERENCES  55-59
APPENDIX  59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9

相似论文

  1.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2. 丹道与生命哲学,B958
  3. 走向生命的圆融,I206.6
  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成长主题研究,I561
  5. 寻找失去的自我,I561
  6. 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学校文化诊断研究,G41
  7. 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I561
  8. 生命的蓝图—方东美人生境界说研究,B26
  9. 论鲁迅《野草》的哲学精神,I210
  10. 自然·和谐,I561
  11. 道家思想对方东美思想的影响,B26
  12. 乔治·爱略特的协合: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I561.074
  13. 周易生命哲学论纲,B221
  14. 论麦琪悲剧的成因,I561.074
  15. 生命的绵延与理性的反叛,B08
  16. 朱谦之学术研究,K092
  17. 儒家心性心理学研究,B84-09
  18. 自然与自由,B223
  19. 道教生命哲学研究,B95
  20. 乔治·爱略特的女性观在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体现,I56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