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朱谦之学术研究

作 者: 张国义
导 师: 盛邦和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关键词: 学术研究 黑格尔主义 无政府主义 文化哲学 现代史学 太平天国 历史哲学 生命哲学 中国哲学史 西方史学史
分类号: K0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15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朱谦之(1899-1972),福建福州人。我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从事学术研究五十余年,有专著四十多部,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本文将朱谦之一生的学术研究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7——1932年,从朱谦之到北京求学至留日归来。这一时期,朱谦之寻寻觅觅,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根底。其间信仰虚无主义,以中国传统的佛老思想结合西方的柏格森生命哲学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阐发一种批判一切、否定一切的革命哲学。他所标榜的比无政府主义更激进的虚无主义。只是无政府主义思潮中的一道波澜,当无政府主义思潮逐渐失势,虚无主义也终于走到尽头。其后朱谦之转而提倡唯情哲学,与恋人杨没累隐居西湖,研究音乐文学,生活中唯有恋爱与学术。随着国民革命的开展,社会思潮由关注人生问题转向社会问题,朱谦之也开始研究社会法则问题,192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以《历史哲学》为题的书,提出以孔德三阶段法则划分文化史的观点,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还是他思想的根底。 第二阶段是1932——1952年,朱谦之任教中山大学,是他人生与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的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陆续出版,逐渐形成了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结合的历史哲学。主张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相结合的历史进化论,认为黑格尔主义所认识的历史进化为非周期的循环,而孔德主义为直线进化论,因历史发展既有直线又有曲折,所以只有两相结合,才能全面认识历史的发展进程。自费创办《现代史学》杂志,批判盛极一时的史料学派,提出以“考今”为职志的“现代史学”理论。表明朱谦之已形成了他的一家之言,即以生命哲学为体,以孔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为用。还涉足当时新兴的学术领域,如文化哲学、史学史、中西文化交通、太平天国史,以实践他的“现代史学”理论。在文化哲学中将孔德三阶段法则发展为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的四阶段法则,而文化的四阶段也是文化的四类型。根据朱谦之的文化哲学,文化的哲学阶段,象中国这样哲学类型的文化对外的影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流,因而作《中国思想对于欧洲之影响》,突破了中西交通史研究关注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和以史地考证为主的现象。在史学史方面也在比照西方史学史的基础上将中国史学史进行阶段式划分,不同当时主流的史学史研究,富有个人特色。在太平天国研究上接受唯物史观,以社会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解释太平天国原因,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太平天国性质。朱谦之思想适在转变。 1952—1972年为第三阶段,朱谦之调入北大哲学系,研究中国哲学史,整理哲学史史料,出版了《老子校释》,还探讨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梳理了中国哲学史提纲,研究一些个案如出版《李蛰》一书,撰写了《庄子哲学》、《老子哲学》等著作。后义转入日本哲学史研究,填补了中国学术界这一领域的空白。1964年调到中科院宗教所,研究禅宗和中国景教,《中国景教》是他最后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也是20世纪大陆最全面、系统的一部研究中国景教的著作。 朱谦之的治学特点是研究领域广阔、学路多变,多发人所未发的议论,给后人以启发。他是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弄潮儿,是音乐文学、日本哲学史的开创者,是一早期历史哲学、文化哲学、史学史、太平天国史研究参与者。由一于总能步趋时代的潮流,朱谦之的与时俱进也多多少少反映了半个世纪中国学术思潮的变迁。本文即是要结合朱谦之的人生际遇、时代思潮对朱谦之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特点作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文目录


导言  12-18
第一章: 思想求索时代(1917——1932)  18-53
  第一节: 虚无主义思想分析  18-36
    一、 早早地成了孤儿  18-20
    二、 北京大学成为朱谦之虚无主义发育的温床  20-26
    三、 《虚无主义与老子》、《现代思潮批评》、《革命哲学》中所见虚无主义源流  26-33
    四、 《现代思潮批评》、《革命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主张  33-36
  第二节: 虚无主义者的再生——唯情哲学  36-46
    一、 《无元哲学》标示虚无主义的末路  36-38
    二、 《我的新孔教》、《虚无主义者的再生》与唯情哲学的发端  38-42
    三、 阐释唯情哲学的《周易哲学》  42-46
  第三节: 音乐文学中的平民主义史观  46-53
    一、 音乐文学便是平民文学  46-47
    二、 平民主义思潮  47-50
    三、 《中国音乐文学史》中的平民主义史观  50-53
第二章: 奋斗二十年(1932——1952)  53-98
  第一节: 构建以生命哲学为体,以孔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为用的历史哲学  53-69
    一、 从人生哲学转向历史哲学的研究  53-55
    二、 参与中国学界早期对黑格尔和孔德哲学的研究  55-59
    三、 《历史哲学》中的生机主义史观  59-63
    四、 《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孔德的历史哲学》、《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构建了“四阶段法则”的历史哲学  63-66
    五、 历史学派经济学  66-69
  第二节: 生机主义文化史观和文化建设论  69-78
    一、 文化哲学研究的缘起:民族危机与文化复兴论  69-71
    二、 《文化哲学》中的生机主义文化史观  71-73
    三、 朱谦之的“古今中西文化观”  73-75
    四、 余论:文化哲学研究顺应现代学术潮流的趋向  75-78
  第三节: 另立门户的“现代史学”理论  78-86
    一、 创办《现代史学》杂志,提出“现代史学”理论  78-79
    二、 “现代史学”的基本观点  79-82
    三、 “现代史学”的成就与不足  82-86
  第四节: 文化哲学和“现代史学”理论的实践——中外交通史、史学史、太平天国史的研究  86-98
    一、 关注中国哲学对外传播的中西交通史研究:《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扶桑国考证》等  86-92
    二、 探讨史学规律,为“现代史学”正名的《中国史学之阶段的发展》  92-94
    三、 《太平天国革命文化史》提倡史料、史观并重,接受唯物史观  94-98
第三章: 老年治学在京华(1952——1972)  98-136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通史的设想、哲学史史料学和李贽等个案研究  98-107
    一、 《谦之文存》、《中国思想方法问题》中的“格物致知”的中国哲学思想方法,《中国哲学史提纲》的中国哲学通史设想  98-102
    二、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和史料的整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老子校释》等  102-103
    三、 《李贽》、《庄子哲学》、《老子哲学》等个案研究  103-107
  第二节: 日本哲学史研究的先驱  107-127
    一、 转入日本哲学史研究  107-109
    二、 《日本的朱子学》、《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日本哲学史》以唯物史观全面、系统研究了日本哲学史  109-116
    三、 日本哲学史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及中日比较  116-123
    四、 注重日本哲学史料的搜集整理  123-127
  第三节: 最后一块园地:中国景教研究  127-136
    一、 汇集前人中国景教研究的大成  128-130
    二、 《中国景教》是20世纪大陆最系统的景教研究著作  130-135
    三、 余论:中国景教研究的突破须有新史料的发现  135-136
结语: 朱谦之的为人为学  136-142
附录一: 朱谦之学术年谱  142-154
附录二: 参考书目(朱谦之著述、其他)  154-157

相似论文

  1.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2.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G02
  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尝试与创新,B26
  4.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普世价值,G02
  5.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6. 杨荣国的《简明中国哲学史》研究,B26
  7.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8. 丹道与生命哲学,B958
  9. 刘师培与章太炎“中国人种西来说”再探,K25
  10. 走向生命的圆融,I206.6
  11. 解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生命哲学蕴含,I561
  12. 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学校文化诊断研究,G41
  13. 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研究,B023
  14.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农民斗争心态之比较研究,K256.7
  15. 太平天国宣传策略研究,K254
  16. 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K01
  17. 论贺麟的文化哲学思想,B26
  18. 理势之间:从排满到无政府主义,K257
  19. 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与发展机制探析,G122
  20.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A811.6
  21. 历史唯物主义学科性质问题研究,B0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 史学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