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患者脂质组学初探

作 者: 黄珮
导 师: 郭姣
学 校: 广东药学院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肝郁脾虚证 脂质组学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对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脂质组学特征研究,寻找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的脂质标记物,探讨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的物质基础,从脂质组学角度为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候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首先对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进行了临床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课题组临床调研及文献研究结果,选取高脂血症临床常见证候之一“肝郁脾虚证”进行脂质组学特征研究。将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分为肝郁脾虚证组、非肝郁脾虚证组,同时设立正常人群对照组,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组织制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诊疗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确定各组人群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采用调查表形式记录入选人群的基本信息,采集其血液标本,利用生化分析仪、UPLC/Q-Tof MS,分别检测其血脂、血浆的脂质代谢情况;运用SPSS18.0对各证型血脂指标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运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UPLC/Q-Tof MS检测数据。结果:1.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临床调研共纳入82例患者,辨证分型后得出主要证型有6个,分别为肝郁脾虚证17例(20.73%)、肝肾阴虚证13例(15.85%)、脾肾阳虚证11例(13.41%)、痰浊阻遏证8例(9.75%)、气滞血瘀证8例(9.75%)、阴虚阳亢证9例(10.98%)和其它证16例(19.51%)。2.对各证型间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发现,肝郁脾虚证组TC、LDLC水平低于非肝郁脾虚组(P<0.05);气滞血瘀证组TC、LDLC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ApoB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P<0.05);痰浊阻遏证组的LDLC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组(P=0.018);其余各证型血脂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脂质组学分析发现,三组人群的脂质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比较,出现6个差异成分,分别可能为PS、PC、PE、PG、FA和SP,其中PC、PS、PE等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高脂血症肝郁脾虚组与非肝郁脾虚组比较出现4个差异成分,分别可能为PG、PS、FA和SP,其中PS的降低趋势较其它证型更明显。结论:1.肝郁脾虚证为高脂血症临床上的主要证型之一。2.高脂血症的脂质标记物有6个;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的脂质标记物有4个。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1
英文缩略词表  11-12
引言  12-1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3-24
  1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实质研究进展  13-18
    1.1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13-14
    1.2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14-17
      1.2.1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4-15
      1.2.2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5-16
      1.2.3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与基因、代谢产物的相关性研究  16-17
    1.3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现状  17-18
  2 脂质组学研究进展  18-24
    2.1 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19
    2.2 脂质组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9
    2.3 脂质组学研究的常用数据库  19-20
    2.4 脂质组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20-21
      2.4.1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  21
      2.4.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1
      2.4.3 高效液相、超高效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21
    2.5 脂质组学的应用研究  21-22
      2.5.1 在现代医学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21-22
      2.5.2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2
    2.6 展望  22-24
第二部分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临床调研  24-32
  1 临床资料  24-26
    1.1 病例来源  24
    1.2 病例筛选  24-26
      1.2.1 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  24-25
      1.2.2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5-26
      1.2.3 纳入标准  26
      1.2.4 排除标准  26
  2 研究方法  26-27
    2.1 病例收集  26
    2.2 统计学方法  26-27
  3 结果  27-30
    3.1 高脂血症各证型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结果  27
    3.2 高脂血症各证型的血脂指标间的比较结果  27-30
      3.2.1 各证型间TC 和TG 的比较结果  27-28
      3.2.2 各证型间LDLC、HDLC 和VLDLC 的比较结果  28-29
      3.2.3 各证型间ApoA1、ApoB 和Lp(a)的比较结果  29-30
  4 本章小结  30-32
第三部分 高脂血症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浆脂质组学初探  32-58
  1 研究对象  32
  2 材料和方法  32-35
    2.1 实验材料  32
      2.1.1 实验试剂  32
      2.1.2 仪器和设备  32
    2.2 实验方法  32-35
      2.2.1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32-33
      2.2.2 样品制备  33
      2.2.3 样品分析条件  33-34
      2.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34-35
  3 结果  35-56
    3.1 三组间年龄、性别比较结果  35
    3.2 三组间血脂指标比较结果  35-38
      3.2.1 三组间TC 和TG 的比较结果  35-36
      3.2.2 三组间LDLC、HDLC 和VLDLC 的比较结果  36-37
      3.2.3 三组间ApoA1、ApoB 和Lp(a)的比较结果  37-38
    3.3 脂质组学研究  38-56
      3.3.1 三组间原始图谱数据  38-40
      3.3.2 高脂血症脂质组学结果分析  40-50
      3.3.3 高脂血症两组间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比较  50-56
  4 本章小结  56-58
讨论  58-59
创新点  59-60
结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5-66
附录  66-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血脉康汤治疗高脂血症(痰瘀阻滞型)的临床研究,R259
  2. 普洱绿茶精粉对反式脂肪酸副作用的保护作用,R285.5
  3. 玉米皮膳食纤维对TFA致高脂血症小鼠血脂调节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R589.2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大鼠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R692
  5. 昆布在实验性高脂血症中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R285.5
  6. 葱白有效成分组群的成分类型及降脂作用研究,R285
  7. 青钱柳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FAS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R285.5
  8. 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血脂达标患者血脂水平的控制研究,R259
  9. 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R259
  10. 加味生脉饮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R259
  11.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R259
  12. 疏肝解郁健脾法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R277.7
  13. 基于抗氧化作用的心血管药物先导化合物活性筛选与评价,R96
  14. 针药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R589.2
  15.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研究,R589.2
  16. COC暴露、高脂血症及遗传易感性与女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R544.1
  17. 四逆汤预干预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影响的研究,R285.5
  18. 益心定悸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R285.5
  19. 四逆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R285.5
  20. 舒健化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R259
  21. 白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