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汽车360°全方位防撞预警系统开发研究

作 者: 梁军强
导 师: 李百川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全方位防撞预警 CAN总线 雷达测距
分类号: U46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2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如果能够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向驾驶员发出警告,提醒驾驶员采取一定的避免措施,就可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汽车360°全方位防撞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在汽车发生碰撞之前向驾驶员发出报警的车载装置。本文首先进行了防撞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把系统分为主控单元、纵向测距测速单元和侧向测距单元三个部分,在定义了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确定了实现系统功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在分析汽车动力学的基础上,改进并简化了系统安全距离模型,并确定了其中一些参数的取值;对主控单元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调试。本系统采用了目前汽车通用的CAN总线通信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通用性。通过模拟试验,分别验证了各单元的性能及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在汽车处于最小安全距离之内及时发出有效的声光报警,未出现误报和漏报现象,完全能够作为车载设备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9-10
  1.2 汽车防撞系统发展现状  10-11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1-13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数学模型的建立  13-24
  2.1 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13-15
    2.1.1 系统的总体结构  13-14
    2.1.2 系统工作原理  14-15
  2.2 系统纵向数学模型的建立  15-21
    2.2.1 纵向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15-17
    2.2.2 前向模型的建立  17-19
    2.2.3 后向模型的建立  19-20
    2.2.4 纵向模型参数的确定  20-21
  2.3 系统侧向数学模型的建立  21-24
第三章 系统所选用的传感器介绍  24-33
  3.1 GPS接收机  24-25
  3.2 超声波传感器  25-27
  3.3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27-33
    3.3.1 毫米波雷达的测量原理  29-31
    3.3.2 毫米波雷达的性能介绍  31-32
    3.3.3 雷达传感器与ECU接口引脚图  32-33
第四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3-63
  4.1 系统工作环境与可靠性分析  33-36
    4.1.1 系统工作环境分析  33-34
    4.1.2 系统硬件可靠性设计  34-36
    4.1.3 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  36
  4.2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6-40
    4.2.1 主控单元总体设计  36-38
    4.2.2 纵向测距测速单元总体设计  38-39
    4.2.3 侧向测距单元总体设计  39-40
  4.3 主控单元电路设计  40-55
    4.3.1 主控芯片选型及特点  40-42
    4.3.2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42-44
    4.3.3 信息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44-45
    4.3.4 GPS车速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45-46
    4.3.5 CAN总线模块电路设计  46-50
    4.3.6 液晶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50-54
    4.3.7 声光报警模块电路设计  54-55
  4.4 纵向测距测速单元电路设计  55-59
    4.4.1 MCU  55-56
    4.4.2 电源与CAN收发器  56-58
    4.4.3 CAN总线模块设计  58-59
  4.5 侧向测距单元电路设计  59-63
    4.5.1 MCU  59-60
    4.5.2 电源与CAN收发器  60
    4.5.3 测距芯片  60-61
    4.5.4 热敏电阻  61-63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63-78
  5.1 系统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63-65
    5.1.1 系统软件编写要求  63
    5.1.2 系统软件编写功能  63-65
  5.2 CAN总线通信接口参数设置  65-71
    5.2.1 CAN总线的报文帧格式  65-68
    5.2.2 验收滤波器设置  68-71
  5.3 系统通信协议分析  71-72
  5.4 系统关键程序流程图  72-78
第六章 系统性能实验验证  78-85
  6.1 实验目的  78
  6.2 系统各模块模拟实验  78-83
    6.2.1 实验设备组成  78-79
    6.2.2 系统模拟实验  79-83
  6.3 实验结果分析  83-85
结论及展望  85-87
参考文献  87-90
致谢  90

相似论文

  1. GJB1188A接口监测记录设备研制,V248.2
  2. 基于ARM9机车信号系统检测装置的设计与优化,U284.91
  3. 基于感性负载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U463.6
  4.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U492.8
  5.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与探索,TP277
  6. 基于Ad Hoc网络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的研究,TN929.5
  7. 基于组态王的电力安全风险体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73
  8. 试验样车远程诊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U472.9
  9. 基于社会力的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建模与分析,U491.112
  10. 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设计研究,U491.523
  11. 道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系统研究,U491
  12. 基于线形设计的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技术研究,U412.3
  13. 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计与评价,U418.9
  14. 突发事件下区域路网紧急交通组织技术研究,U491
  15. 基于驾驶心理的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策略研究,U491.254
  16. 武夷山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研究,U491.1
  17. 云南省中小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U492.8
  18.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福建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研究,U492.8
  19. 河南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F552.7
  20.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和瓶颈问题分析,U492.8
  2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研究,U491.23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汽车工程 > 汽车结构部件 > 电气设备及附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