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的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 者: 李怀
导 师: 关卫省;王伟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水热改性污泥 ASBR DGGE 微生物特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中温、高温ASBR(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水热改性污泥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启动阶段和典型负荷下两种ASBR的运行效果,并采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作为主要分析手段研究了反应器中细菌及古菌的群落结构及变化。对中温、高温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的快速启动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序批式运行方式,能在52d内实现中温ASBR的快速启动。在稳定期,中温ASBR对水热改性污泥的TCOD和S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和89.2%。SEM(扫描电镜)和DGGE结果表明,在中温ASBR启动过程中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形态和种类均发生了变化,稳定期有4种优势细菌和4种优势古菌,主要为球菌、杆菌。(2)采用序批式运行方式,梯度升温法能在131d内较快地启动高温ASBR反应器。在稳定期,高温ASBR对水热改性污泥的TCOD和S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8%和83.3%。SEM和DGGE结果表明,高温ASBR启动过程中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形态和种类也都发生了变化。稳定期有3种优势细菌和5种优势古菌,主要为球菌、杆菌,其中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是主要的优势菌种之一。逐步提高中温、高温ASBR的有机负荷,分别为1.050kgCOD/m3·d、2.098kgCOD/m3·d、4.196kgCOD/m3·d和7.762kgCOD/m3·d,研究各负荷下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1)长期运行后,高温ASBR中的微生物形态比较单一,主要呈现杆状,尤其以短杆菌为主;而中温ASBR中的微生物形态相对丰富,有球菌、杆菌、丝状菌和螺旋菌等。(2) DGGE结果表明,中温、高温ASBR各有3种优势细菌。甲烷八叠球菌是中温和高温ASBR反应器中的优势古菌之一;高温ASBR中的优势短杆菌为热自养甲烷热杆菌。(3)随着负荷逐渐增大,中温、高温ASBR污泥EPS(胞外聚合物)含量都有所增加,变化幅度均大于50mg/l,且EPS成分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同时中温、高温ASBR污泥活性也分别提高了1.1倍和1.2倍。同时采用T-RFLP、FISH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中温、高温ASBR在有机负荷为7.762 kg·m-3·d-1的条件下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中温ASBR比高温ASBR生物量多、物种丰富度大。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引言  11-39
  1.1 选题背景  11-12
  1.2 文献综述  12-37
    1.2.1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  12
    1.2.2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状况  12-15
      1.2.2.1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  12-14
      1.2.2.2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14-15
    1.2.3 污泥的厌氧消化  15-17
    1.2.4 ASBR的研究进展  17-29
      1.2.4.1 ASBR的运行原理  17-18
      1.2.4.2 ASBR的特点  18-19
      1.2.4.3 ASBR运行影响因素(操作条件)  19-23
      1.2.4.4 ASBR运行效果监测指标  23-26
      1.2.4.5 ASBR的应用研究  26-29
    1.2.5 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29-37
      1.2.5.1 传统培养分离方法  29
      1.2.5.2 群落水平生理学指纹方法(CLPP)  29-30
      1.2.5.3 生物标记物方法  30-32
      1.2.5.4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32-34
      1.2.5.5 FISH技术  34-37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7
  1.4 研究内容  37-38
  1.5 技术路线  38-39
第2章 16S rDNA的PCR-DGGE群落结构解析方法的建立  39-49
  2.1 材料与方法  39-45
    2.1.1 试验药品及设备  39-41
      2.1.1.1 试验药品  39-40
      2.1.1.2 试验设备  40-41
    2.1.2 试验方法  41-45
      2.1.2.1 DNA提取  41-42
      2.1.2.2 PCR扩增反应  42-44
      2.1.2.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  44-45
  2.2 结论与讨论  45-48
    2.2.1 DGGE条件的优化  45-48
    2.2.2 PCR-DGGE群落结构解析方法的重现性  48
  2.3 本章小结  48-49
第3章 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启动阶段的微生物特性  49-70
  3.1 试验部分  49-50
    3.1.1 试验装置  49
    3.1.2 常规分析项目及方法  49-50
  3.2 中温ASBR的快速启动方法与特性  50-58
    3.2.1 污泥性质  50
    3.2.2 中温ASBR的序批式启动方法  50-51
    3.2.3 产气量  51-52
    3.2.4 pH值和碱度  52-53
    3.2.5 反应器出泥COD  53
    3.2.6 微生物形态  53-54
    3.2.7 微生物种群结构  54-58
  3.3 高温ASBR的快速启动方法与特性  58-68
    3.3.1 污泥性质  58-59
    3.3.2 高温ASBR的梯度升温启动方法  59
    3.3.3 产气量  59-60
    3.3.4 pH值与碱度  60-61
    3.3.5 反应器出泥COD  61
    3.3.6 微生物形态  61-62
    3.3.7 微生物种群结构  62-68
  3.4 本章小结  68-70
第4章 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典型负荷下的微生物特性  70-89
  4.1 典型工艺特性下ASBR处理效率  70-72
  4.2 微生物形态的比较  72-75
  4.3 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75-80
    4.3.1 真细菌的种群结构分析  75-77
    4.3.2 古细菌的种群结构分析  77-80
  4.4 污泥内层和外层胞外聚合物  80-87
    4.4.1 实验样品  81
    4.4.2 测定方法  81-83
      4.4.2.1 LB-EPS和TB-EPS的提取方法  81
      4.4.2.2 多糖的测定  81-82
      4.4.2.3 蛋白质和腐殖酸的测定  82-83
    4.4.3 结果讨论  83-87
      4.4.3.1 污泥负荷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研究  83-85
      4.4.3.2 污泥负荷对LB-EPS和TB-EPS的影响研究  85-87
  4.5 污泥活性  87-88
  4.6 本章小结  88-89
第5章 ASBR微生物群落的T-RFLP、FISH方法解析  89-99
  5.1 试验材料  89
  5.2 试验方法  89-94
    5.2.1 T-RFLP分析方法  89-91
      5.2.1.1 DNA提取(详见第二章)  89
      5.2.1.2 PCR扩增反应(详见第二章)  89
      5.2.1.3 酶切  89
      5.2.1.4 脱盐纯化  89-90
      5.2.1.5 毛细管电泳及检测  90-91
    5.2.2 FISH分析方法  91-94
      5.2.2.1 FISH探针  91
      5.2.2.2 玻片处理及药品配制  91-93
      5.2.2.3 杂交步骤  93-94
  5.3 结论与讨论  94-97
    5.3.1 样品的T-RFLP图谱分析  94-96
    5.3.2 FISH技术监测  96-97
  5.4 本章小结  97-99
结论和建议  99-102
  结论  99-101
  建议  101-102
参考文献  102-107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7-108
致谢  108

相似论文

  1.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2.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3.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4.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5.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6.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7.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8.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S828
  9. 转基因香石竹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初探,S682.19
  10.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11.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12. 健康与腹泻仔猪粪样菌群的比较及猪源肠道丁酸产生菌的分离,S828
  13.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14. 苦荞醋、水杨酸铬(Ⅲ)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R587.1
  15. 多环芳烃(PAHs)胁迫下水稻根际微域地杆菌科铁还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X53
  16. 亚临界水热法处理市政污泥技术及应用研究,X703
  17.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S154.3
  18. 厌氧序批与连续流反应器中生物储存和氢利用的研究,X703
  19. 厌氧条件下的生物储存、氢分压与微生物类群研究,X703
  20. 运用PCR-DGGE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差异,S823
  21. 维医四种正常体液质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分布特征研究,R291.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