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与学

作 者: 符周利
导 师: 周显宝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童子祭祀仪式 教育 学习
分类号: G4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一篇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形成的关注学校之外民间教育的个案研究论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存在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市城乡,至今保存完好的民间文化传承模式——南通童子祭祀仪式。童子,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的主持者,是江苏省南通市民众对民间巫觋特有的称谓。童子祭祀仪式,是童子在民间为百姓祛灾纳吉的特有形式,同时也是文化传递与习得的特殊形式。童子祭祀仪式及其表演文化,产生于远古,至今仍流传、活跃于民间。教育与学习,是我们所生活的年代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然而人们更加侧重前者的研究,却忘却了后者。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中,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序言部分,主要从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已有研究的历史文献的梳理、及研究方法和实地考察计划等几个角度进行描述。第一章:关于童子、童子祭祀仪式的叙述和实地考察。本章从南通地理文化背景出发,以文献考据和实地考察为基础,为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育与学习行为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关于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育行为。本章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详尽论述了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蕴涵的教育功能与意义,以及教育发生的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因素。第三章:关于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学习行为。本章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阐述了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包含的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仪式中的“教”与“学”同地方性的民间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结语部分提出深藏于民间祭祀仪式中的教与学的优势与力量,对当代学校教育及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11
序言  11-15
  一、研究缘起  11-12
  二、研究现状  12-13
  三、研究方法  13-14
  四、实地考察  14-15
第一章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的产生和发展  15-32
  第一节 南通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概况  15-16
  第二节 南通童子历史渊源探析  16-18
  第三节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概述  18-21
  第四节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的田野考察  21-31
  小结  31-32
第二章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育  32-48
  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32-33
  第二节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3-35
  第三节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育因素  35-45
  第四节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学方法  45-47
  小结  47-48
第三章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学习  48-64
  第一节 学习概念的界定  48-51
  第二节 童子祭祀仪式中学习主体的建构  51-53
  第三节 童子祭祀仪式中的学习方式  53-62
  小结  62-64
结语  64-66
尾注  66-68
附录  68-76
参考文献  76-78
致谢信  78

相似论文

  1. 基于多Agent理论的卫星协同定轨技术研究,V474
  2.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3.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4.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5.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6.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7. 基于智能学习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8.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9.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10.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11. 多样性密度学习算法的研究与应用,TP181
  1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13.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1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5. 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研究,G633.8
  16.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G633.3
  17.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18.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19.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探究,G633.6
  20.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G83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教学研究和改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