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童星成长之路

作 者: 王博文
导 师: 卢学公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电影学
关键词: 童星 成长之路 社会 家庭
分类号: J9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童星”是一个耀眼的名词,很多童星在银幕上给人留下了生动可爱的印象。但成为童星后的孩子们真的很快乐吗?娱乐圈是大人们的圈子,成为童星的孩子怎样在这里继续良好的发展呢?在人们记忆当中,很多童年时代星光闪烁的童星长大后却销声匿迹,如:中国第一童星方超、电影《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的祝新运等,我想这些鲜活的例子已经证明在童星的成长中一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四方面来研究童星的成长之路。第一部分写的是童星现象,归纳儿童表演的特点,指出为什么童星会惹人喜爱。然后举出一些童星的例子,研究他们的成长历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二部分以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层面上对“童星后”现象进行分析,分别从主观和客观阐述了孩子成为童星后的变化。主观上孩子内心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虚荣心过分的膨胀,古怪的性格等。同时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客观因素会影响“童星”的成长。第三部分是研究有利于童星成长的健康之路,分别从社会坏境和家庭环境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社会环境的建议包括:对孩子尽量用正面的报道,适当有度;剧组要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等。家庭环境建议包括:清醒的看待童星光环带来的名与利;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要太过看重“名”与“利”;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时间等。第四部分是举出一些比较成功的童星成长之路,归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可取之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一些具有代表性童星在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论证童星在娱乐圈中需要加倍关心。结合儿童心理学研究孩子成为童星后的自我变化,在第四部分中根据我对孩子们做的问卷调查,去了解孩子们对“童星之路”和“学业”是如何选择。超脱对“纯表演理论”的研究,关于电影演员表演艺术生命力的这个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呼吁社会引起关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1
  1.1 童星的概念  8
  1.2 研究此课题的意义  8
  1.3 创新点  8-9
  1.4 本文可持续性研究课题  9-11
    1.4.1 童星在剧组和娱乐圈生活的环境  9
    1.4.2 童星的心理研究  9-10
    1.4.3 童星家长的责任  10-11
2 童星现象  11-20
  2.1 儿童演员表演特点  11-13
    2.1.1 纯粹的直接反应  11
    2.1.2 信念感  11
    2.1.3 创新  11-12
    2.1.4 集中  12-13
  2.2 “童星”一闪即逝  13-20
    2.2.1 潘冬子“红星不在闪”,光不闪,星仍在  13-14
    2.2.2 一代“中国第一童星方超”陨落,星光消逝  14-15
    2.2.3 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鬼马小精灵”关凌灵气不在  15-16
    2.2.4 《家有儿女》中的“刘星”犹如“流星”划过  16-17
    2.2.5 功夫小子“谢苗”靠武功吃老底  17-18
    2.2.6 秀兰.邓波的星光  18-20
3 关于童星的思考  20-28
  3.1 孩子成为童星后主观上的影响  20-23
    3.1.1 正面影响  20
    3.1.2 负面影响  20-23
  3.2 孩子成为童星后客观上的影响  23-28
    3.2.1 年龄增长身体自然状态的变化影响  23-24
    3.2.2 利益驱动着支配童星的力量  24
    3.2.3 学业受损  24-25
    3.2.4 炒作伤害  25-26
    3.2.5 孩子成明星家庭掀战争  26-28
4 童星成长的健康之路  28-32
  4.1 社会环境建议  28-30
  4.2 家庭环境建议  30-32
5 成功的“童星”成长之路  32-38
  5.1 “浪子回头”的德鲁.巴里默尔  32-34
  5.2 从《战争子午线》上走向成功的“富大龙”  34-35
  5.3 温馨家庭中走出的蒋小涵  35
  5.4 中国小才女金铭  35-38
6 结论  38-39
致谢  39-40
参考文献  40-41
附录  41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41

相似论文

  1.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2.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3.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4.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5. 家庭清扫机器人路径覆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42
  6.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7.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8.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9.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10.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1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12.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证研究,G818.2
  13.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B842.6
  1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15.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16.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18. 道统与济世,C912.4
  19.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20.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2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