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参苓白术散加味保护肠粘膜屏障的临床研究

作 者: 阙丽梅
导 师: 田立新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学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菌群失调 参苓白术散加味 临床研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肠道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在维持机体正常营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创伤、手术、放疗、感染、休克等应激状态的情况下,肠道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害,可导致肠功能衰竭或障碍。近年来胃肠道粘膜的保护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它与机体的消化和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是研究脾主卫外功能实质的重要内容。在腹部手术后,病人往往因为肠粘膜受损伤出现食欲下降、疲倦无力、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或不能耐受食物等以脾虚挟湿为主的症状,或并兼夹有气滞血瘀的症状。我们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对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进行治疗,全方共凑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通肠逐瘀之效。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菌、镇痛、止泻、止血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肠黏膜损伤,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调节紊乱的免疫功能等作用。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对腹部手术后以脾虚湿滞型为主,或兼气滞血瘀证型,属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肠黏膜受损的改善情况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研究肠黏膜受损与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味对肠黏膜受损时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在广州市中医院普外科住院部腹部手术后病人中,共收集符合标准患者40例,以前瞻、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周围静脉输液加中药组)20例,对照组(周围静脉输液组)20例。研究组给予周围静脉输液的同时,口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只是常规给予周围静脉输液,连续治疗2周。通过观察术后各生化及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术后症状的变化,观察术后患者大便中细菌总数变化、观察革兰氏阳性、阴性杆菌及球菌的比率改变、观察大便培养情况,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评定。统计分析,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构成比较用t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术后第1天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的前白蛋白均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4天体重、总蛋白、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有改善,均高于术后第一天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前白蛋白水平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中,2组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2组治疗均有效;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改善中医主要症状优于对照组。(3)在中医症候疗效中,研究组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均为90%,对照组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均为8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别。(4)在治疗后菌群失调治疗疗效比较中,研究组总有效率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8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研究组在改善菌群失调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提示腹部手术后,由于肠粘膜受损伤通常会出现菌群失调,当肠黏膜修复明显时,对应的菌群失调也明显改善,而肠黏膜无修复时,对应的菌群失调改善也不明显。本研究探讨了参苓白术散加味对改善肠黏膜及菌群失调的作用及机理,证实了参苓白术散加味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抑制肠黏膜损伤,修复受损肠黏膜,明显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2-21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肠粘膜屏障的认识  12-14
    1 肠粘膜屏障的功能  12
    2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理  12-14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认识  14-16
    1 菌群失调主要分为质的失调和量的失调,此外还有定位转移  14-16
    2 菌群失调病因  16
  第三节 肠道菌群失调的西医珍断及治疗  16-17
    1 快速实验室诊断  16-17
    2 西医治疗  17
  第四节 祖国医学对菌群失调的认识  17-19
    1 中医对菌群失调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17-18
    2 中医基础理论与肠道菌群在平衡观方面的研究  18-19
  第五节 中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9-21
    1 中药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19-20
    2 胃肠道菌群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20-21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29
  第一节 数据与方法  21-25
    1 资料与方法  21-23
    2 研究方法  23-25
  第二节 结果分析  25-29
    1 两组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25-26
    2 治疗结果  26-27
    3 不良反应事件评价2组受试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血、尿、肝、肾功能等不良事件发生  27-29
第三章 讨论  29-34
  第一节 本研究结果讨论  29-31
    1 术后肠粘膜屏障受损与菌群失调的关系  29-30
    2 中医证型与菌群失调的关系  30
    3 疗效评价分析  30-31
  第二节 参苓白术散加味的基础研究  31-33
    1 参苓白术散加味的立方依据  31
    2 参苓白术散加味的组成  31-32
    3 参苓白术散加味的现代药理研究  32
    4 参苓白术散加味的作用机制探讨  32-33
  第三节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33-34
结语  34-36
参考文献  36-39
附表  39-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3.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4.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5.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6.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7. 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R737.33
  8. 保留股骨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研究,R687.4
  9. 解氏肺癌2号方对肺癌伴恶性胸水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R734.2
  10.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11. 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R965
  1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13. 热碘油TACE联合乙酸消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R735.7
  14. 健脾补肾方联合DP方案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R734.2
  15. 垂体瘤自拟方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研究,R736.4
  16. 以恢复骨折断端轴线理念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的临床研究,R726.8
  17. 髋臼周围截骨联合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R726.8
  18. 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R726.8
  19. 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R272
  20.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内痔的临床观察,R657.18
  21. 尺骨钢板桡骨弹性髓内针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R68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