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奥尔罕·帕慕克作品中的“身份”问题

作 者: 张璐
导 师: 詹志和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主体观 镜像理论 苏非神秘主义 混杂性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7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奥尔罕·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为重要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作家。凭借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他获得了欧洲三大文学奖,并于2006年以自传作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最终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本论文拟从文化身份入手,对帕慕克作品中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并揭示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论文引言中主要介绍了与“身份”理论相关的西方主体观哲学思想,从而得出身份的重要特征,即其建构性以及依靠他者的存在而实现的特性。论文的第一章到第三章,从文本的角度分析帕慕克对于身份问题的探讨。其中,第一章以《白色城堡》为文本基础,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他对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界定。第二章以《黑书》为文本基础,分析苏非神秘主义身份观对于帕慕克的身份观念的影响。第三章,以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和“第三空间”为理论基础,分析作品《我的名字叫红》,得出帕慕克对于混杂的身份观念的认同倾向。论文最后的第四章,分析土耳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对帕慕克创作主题的影响,并对帕慕克的身份观及其文化意义作出最后的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3
第一章 拉康的镜像理论身份观与《白色城堡》  13-25
  一 镜像理论观照中的身份  14-20
  二 与"镜像理论"相关的其他身份界定方式  20-25
第二章 苏非神秘主义身份观与《黑书》  25-39
  一 苏非派"我即凤凰"的寓言  26-27
  二 《黑书》的追寻线索  27-35
  三 《黑书》中对身份的延伸性思考  35-39
第三章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身份观与《我的名字叫红》  39-57
  一 混杂性与"第三空间"  40-43
  二 "混杂性"的人物心理与人物关系  43-50
  三 "混杂性"的光色渲染与意象编织  50-57
第四章 帕慕克的身份观及其文化意义  57-64
  一、土耳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58-60
  二、帕慕克的文化身份观  60-64
结语  64-67
参考文献  67-70
附录  70-71
后记  71-73

相似论文

  1.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2. 后殖民视阈下寒山诗英译过程中原作者文化身份重构,I046
  3. 对《女勇士》的对话解读,I712
  4. 寻求自我之旅,I561
  5. 全球化语境下译者的文化身份研究,H315.9
  6. 刘云若小说中的城市记忆与想象,I207.42
  7. 贾平凹小说结构分析,I207.42
  8. 女性的身份建构与男性气质危机,I712
  9. 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J905
  10. 从情感视角对《柏油孩子》中男女主人公文化身份困境的解读,I712
  11. 论希尼诗歌中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文化混杂性,I562
  12. 菲利普·罗斯作品中文化身份的探寻,I712.074
  13. 中国典籍的顺向翻译对译者文化身份的影响,H315.9
  14. 论张爱玲自译作品的自我东方化倾向,I046
  15.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身份及文化融合研究,H09
  16. 混杂中寻求“第三空间”,I712
  17. 《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I712
  18. 南非黑人文化身份的探寻,I478
  19. 作曲家莫扎特的二重文化身份研究,J605
  20. 《女勇士》及其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研究,I046
  21. 从后殖民视角看辜鸿铭英译儒经中的注释,H315.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