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 者: 王冲
导 师: 阴梅云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妇产科学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ER_α 原癌基因c-fos
分类号: R737.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年研究证实其发生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有关,雌激素与传统的雌激素核受体ERα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但最近发现在阻断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ERα后仍然存在着快速的信号转导和基因激活,由此推测阻断核受体ERα并不能使雌激素受体封闭完全。最新发现的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可通过更快的非基因组细胞信号转录途径对雌激素发生反应。本实验通过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 mRNA、EGFR mRNA、ERαmRNA和c-fos mRNA的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子宫内膜癌中GPR30 mRNA、EGFR 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类型的关系;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和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途径,从而在基因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做较深入的研究,揭示Ⅱ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并监测其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和计划生育病房术前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住院病人20例,取全切后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旁组织送病理回报为子宫内膜癌。同期在宫腔镜室选择因子宫纵隔、子宫斜隔行宫腔镜诊疗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旁组织病理回报为正常内膜。子宫内膜癌病人按照1988年FIGO临床-手术学分期分别纳入标准。所有对象采集标本前三个月均无激素类药物应用史,未进行过放疗或化疗,未合并其他妇产科和内科疾病。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和子宫纵隔、子宫斜隔的诊断标准参照乐杰等主编的第六版《妇产科学》。1.1取材:采用3点取材法,取子宫全切后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因纵隔、斜隔子宫行宫腔镜诊疗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每份各取3块,1×1cm大小,旁组织送病理。标本用DEPC水漂洗干净去除血液,从活体取下的标本必须在20分钟内放入液氮中,最终转运至-80℃冰箱保存。1.2实验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技术(RT-PCR)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GPR30 mRNA、ERαmRNA、EGFR mRNA和c-fos mRNA的表达,所得灰度值IOD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项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各因子的数据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可以采用两组间均数比较的两样本t检验或近似t检验。统计各子宫内膜癌标本的FIGO分期、肌层浸润和组织类型与GPR30 mRNA、EGFR mRNA的关系并分别进行t检验,因子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扩增到GPR30、ERα、EGFR的预期目的基因片段,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未扩增到c-fos的目的片段;且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EGFR、c-fos的相对灰度IOD值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ERα的相对灰度IOD值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癌组织肌层浸润大于等于1/2肌层的子宫内膜癌组织(7例)中GPR30的相对灰度IOD值明显高于肌层浸润小于1/2或没有侵犯肌层的组织(13例),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9例)组织中GPR30、EGFR的相对灰度IOD值明显高于FIGO临床分期Ⅰ、Ⅱ患者(11例),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包括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1例)组织中GPR30的相对灰度IOD值不但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而且高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的相对灰度IOD值,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 mRNA的表达与EGF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7,P<0.05);GPR30 mRNA的表达和ERαmRNA无关( P>0.05 );EGFR mRNA的表达和ERαmRNA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1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GPR30 mRNA、EGFR mRNA和c-fos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且GPR30 mRNA和EGFR mRNA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在可能在EGFR的协助下,诱导激活原癌基因c-fos,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此过程可能与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2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的表达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GPR30表达高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期别较晚,恶性度高,预后不佳。3在诊治子宫内膜癌和评估其预后的探索中,阻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可能更完全封闭雌激素的效应,控制子宫内膜癌尤其是Ⅱ型子宫内膜癌的的发生,提高该病生存率,为临床子宫内膜癌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3
研究论文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13-44
  前言  13-14
  材料与方法  14-23
  结果  23-25
  附图  25-31
  附表  31-34
  讨论  34-40
  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4
综述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GPR30 研究进展  44-56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个人简历  57

相似论文

  1. 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R737.33
  2. Bax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3.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对比分析,R737.33
  4. uPA、uPAR与P3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5. 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探讨,R737.33
  6. 超声、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R737.33
  7. 人参皂甙Rg3抑制NF-κB通路诱导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研究,R285
  8. PELP1/MNAR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9. PDCD5、黄芪注射液与顺铂联合基因免疫化疗抗子宫内膜癌作用的体外研究,R737.33
  10. Syndecan-1、E-cadherin、CD44v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1. 子宫内膜癌中FOXC2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2. p-mTOR及p-P70S6K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7.33
  13. 雷公藤甲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作用的实验研究,R737.33
  14. 雷公藤甲素对人子宫内膜癌抑制作用的裸鼠体内实验研究,R737.33
  15. 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R737.33
  16. Grp-94基因检测和Grp-94、Paxillin、P-选择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R737.33
  17. 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保守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R737.33
  18.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灌注、洗脱模式分析,R737.33
  19. 子宫内膜癌MRI征象与CD105、PCNA表达的相关性,R737.33
  20. IL21及IL12诱导子宫内膜癌患者PBMCs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737.33
  21. Tamoxifen通过下调miR-200家族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女性生殖器肿瘤 > 子宫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