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十种储藏物害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 者: 胡飞
导 师: 王进军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储藏物害虫 触角 感器 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
分类号: S37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书虱(包括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嗜虫书虱L.entomophila Enderlein、三色书虱L.tricolor Badonnel、无色书虱L.decolor Pearman、小眼书虱L.paeta Pearman)和鞘翅类(包括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四纹豆象C.maculatus 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锯谷盗Oryzaephilussurinamensis(L.))昆虫是储藏物中的重要害虫,对储藏的粮食和其它储藏物的危害十分严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触角是昆虫多种类型感器的主要着生处,在昆虫寻找生境、寄主行为和配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较系统研究了十种储藏物昆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以及内部结构,探讨了各种感器的生理功能,为进一步运用电生理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触角感器在化学感受机理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5种书虱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种书虱,包括嗜卷书虱、嗜虫书虱、三色书虱、无色书虱和小眼书虱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形态、类型和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书虱触角丝状,15节,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包含13亚节。5种书虱雌雄成虫触角表面共分布4种类型的触角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刺形感器、微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5种书虱雌雄触角间每种感器的数量和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微毛形感器数量最为丰富。另外,依据文献对上述4种触角感器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推测,认为B(o|¨)hm氏鬃毛和微毛形感器具有机械感受功能,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具有嗅觉感受的功能。2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绿豆象和四纹豆象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形态、类型和数量分布特征。两种豆象的触角均11节,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鞭节由9个亚节组成。绿豆象成虫触角具有雌雄二型性,雌性为锯齿状,雄性为栉齿状;四纹豆象雌雄触角均是锯齿状。绿豆象和四纹豆象雌雄触角上共分布8种类型的触角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1型、毛形感器2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1型、锥形感器2型、凹槽钉形感器和腔形感器。但四纹豆象雌雄触角上没有观察到腔形感器。绿豆象雌雄触角上毛形感器1型和锥形感器1型的数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四纹豆象雌雄触角上毛形感器2型和锥形感器1型的数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根据前人的文献,探讨了上述8种类型感器的生理功能。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触角上至少包含两种嗅觉感受器、两种性信息素接受器和两种化学感受器。3赤拟谷盗、玉米象和锯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赤拟谷盗、玉米象和锯谷盗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类型和数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赤拟谷盗成虫触角11节,末端3节明显膨大成锤状;玉米象成虫触角8节,呈膝状,柄节长大,末端节呈长椭圆形;锯谷盗成虫触角11节,呈线状。雌雄触角形态相似。赤拟谷盗雌雄触角上共分布5种触角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2种类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4种类型)和栓锥形感器;玉米象触角感器的种类很少,仅分布3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2种类型);锯谷盗雌雄触角上共分布4种触角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3种昆虫雌雄触角间各种感器的数量和分布相似。其中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集中分布于赤拟谷盗触角末端3节。玉米象触角最后1节上附着有1个感觉簇,主要由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组成。锯谷盗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聚集分布于触角的末端3节。另外,对上面各种感器的可能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推测。认为B(o|¨)hm氏鬃毛具有机械感受的功能,赤拟谷盗、玉米象和锯谷盗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具有嗅觉感受作用,刺形感器具有机械和味觉感受的双重功能,栓锥形感器具有感觉温湿度的功能。4绿豆象、四纹豆象和赤拟谷盗触角感器的内部结构研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绿豆象、四纹豆象和赤拟谷盗不同类型的触角感器的内部结构。研究共观察到绿豆象6种触角感器的内部结构,即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1型、毛形感器2型、锥形感器1型、锥形感器2型和凹槽钉形感器;四纹豆象5种触角感器的横切面,即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1型、毛形感器2型、锥形感器1型和锥形感器2型;赤拟谷盗6种触角感器的横切面,即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1型、毛形感器2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2型和锥形感器3型。B(o)|¨hm氏鬃毛横切面中间为一个空腔,不含神经树突;毛形感器表皮壁上面有孔,内部含有丰富的神经树突;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内部有一团密度很大的神经树突;绿豆象凹槽钉形感器栓的顶端有11个指状的突起聚合在一起,每个指状突中间有较深的凹槽,包围着栓状突。并针对各种感器的内部结构,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第1章 文献综述  13-23
  1 触角感器的常用研究方法  13-14
    1.1 电镜技术  13
    1.2 触角电位技术  13
    1.3 单细胞记录  13-14
    1.4 单感器记录  14
    1.5 免疫电镜法  14
  2 触角感器的分类  14-16
    2.1 根据感器的亲脂性孔道分类  14
    2.2 根据感器的生理功能分类  14-15
    2.3 根据感器的形态特征分类  15
    2.4 常见的感器类型  15-16
  3 触角感器形态研究进展  16-17
  4 触角感器功能研究进展  17-20
    4.1 毛形感器功能研究  17-18
    4.2 锥形感器功能研究  18
    4.3 刺形感器功能研究  18
    4.4 栓锥形感器功能研究  18
    4.5 腔锥形感器功能研究  18-19
    4.6 耳形感器功能研究  19
    4.7 鳞形感器功能研究  19
    4.8 板形感器功能研究  19
    4.9 钟形感器功能研究  19
    4.10 坛形感器功能研究  19-20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21
  6 技术路线  21-23
第2章 5种书虱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23-31
  1 材料和方法  23-25
    1.1 实验材料  23-24
    1.2 实验方法  24
    1.3 数据统计分析  24-25
  2 结果  25-28
    2.1 5种书虱触角形态描述  25-26
    2.2 触角感器的类型  26-27
    2.3 5种书虱触角感器的丰富度和分布  27-28
  3 讨论  28-31
第3章 5种鞘翅目储藏物害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31-51
  第1节 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31-41
    1 材料和方法  32
      1.1 实验材料  32
      1.2 实验方法  32
      1.3 数据统计  32
    2 结果与分析  32-34
      2.1 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触角形态描述  32-33
      2.2 感器的类型  33-34
      2.3 触角感器的丰富度和分布  34
    3 讨论  34-41
  第2节 赤拟谷盗、玉米象和锯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41-51
    1 材料和方法  41-42
      1.1 实验材料  41
      1.2 实验方法  41
      1.3 数据统计分析  41-42
    2 结果  42-44
      2.1 赤拟谷盗、玉米象和锯谷盗触角的一般形态特征  42
      2.2 赤拟谷盗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  42-43
      2.3 玉米象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  43
      2.4 锯谷盗触角感器种类、形态和分布  43-44
    3 讨论  44-51
第4章 绿豆象、四纹豆象和赤拟谷盗触角感器的内部结构  51-55
  1 材料和方法  51-52
    1.1 实验材料  51
    1.2 实验方法  51-52
  2 结果与分析  52-54
    2.1 绿豆象触角感器的内部结构  52-53
    2.2 四纹豆象触角感器的内部结构  53
    2.3 赤拟谷盗触角感器的内部结构  53-54
  3 讨论  54-55
第5章 主要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7
图版  67-81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81-83
致谢  83

相似论文

  1. 樟巢螟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相关研究,S763.3
  2. 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触角细胞色素P450及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S433.4
  3. 家蚕蛾触角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Q966
  4. 我国利用FDI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F832.6
  5. 杉木高温炭化改性技术的初步研究,TB321
  6. 小叶杨气味物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机理研究,S435.622.3
  7. 基于触角表征的鞘翅目系统发育关系分析,S433.5
  8. 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与股权再融资绩效研究,F276.6;F224
  9. 我国华东沿海4种石磺形态研究,Q954
  10. 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雄蜂与工蜂触角差异蛋白质组分析,S891
  11. 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及虫体挥发物的行为和触角电生理反应,S763
  12. 筛胸梳爪叩甲性信息素的初步研究,S763.3
  13. 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化感作用研究,S714.6
  14. 从认知模块看英语词汇学习,H319
  15. 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F719
  16.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S763.7
  17. 西花蓟马对寄主气味的行为反应及其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S433
  18. 义乌市第三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研究,F719
  19. 椰心叶甲啮小蜂复眼和触角对其交配和寄生行为的影响,S476.3
  20. 东北地区槌角蝗科6种蝗虫触角、下颚须及下唇须显微结构研究,Q964
  21. 苜蓿盲蝽嗅觉相关基因的发掘及功能分析,S4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学(农艺学) > 农产品收获、加工及贮藏 > 贮藏 > 防潮、防霉处理,防虫、防鼠、防火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