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英语学习策略对中国高中生英语磨蚀的影响

作 者: 王海滢
导 师: 陈春田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英语磨蚀 外语水平 语言学习策略 影响
分类号: G633.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4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所谓“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在198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能磨蚀大会”上,语言磨蚀被确立为一项新的语言研究领域。语言磨蚀研究历经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和语言规划等方面受到重视,涌现了一大批语言磨蚀学者。(Berman&Olshtain,1983;Olshtain,1986,1989;Weltens,1989;Hansen,2001;de Bot,K,2001;Tomiyama,2000;Cohen,A,1975;Bahrick,1984a;钟书能2003;蔡寒松,周榕2004;李萍,郑树棠2004;倪传斌2006,2007,2008)。语言磨蚀作为语言习得逆过程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关于语言磨蚀的研究大多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语言学者进行的,在我国只有一些综述性文章,针对汉语环境下的二语磨蚀的文章只有寥寥几篇(刘巍,2007)。语言磨蚀研究的第一步应该是尽可能的研究影响语言磨蚀过程的相关变量(BertWeltens,1987)。通过比较国外语言磨蚀学者的观点(如Berko-gleason 1982;Freed1980;Oxford 1982),可以看出在语言磨蚀中,被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影响语言磨蚀过程的相关变量有:1)二语习得过程的特征;2)二语磨蚀受蚀过程的特征;3)二语习得者的特征。在语言磨蚀研究领域,已经探明的可影响语言磨蚀的相关变量有: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等(倪传斌,2006;Bert Weltens,1987)。除此之外,Berko-Gleason(1982)根据影响语言习得过程的相关变量列出了其它一些可能影响语言磨蚀过程的相关变量,如性别,社会阶层,认知风格等等。Oxford(1982a:165)认为“这些因素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成为预测变量,而不是控制变量或者协变量”。语言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其作为语言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关于语言学习策略作为语言磨蚀的相关变量的实证研究尚未见到。本项研究以刚入学的本科大一学生,既刚刚结束四个月假期的高中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他们在高考4个月假期之后的英语语言磨蚀情况以及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并进一步阐明磨蚀前外语水平对于磨蚀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与磨蚀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性探讨有利于语言水平保持的语言学习策略。期待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对语言磨蚀程度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初探学生怎样应用语言学习策略能对语言水平的持久保持产生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吉林工商学院20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抽取三个班级12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的工具为学生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和语言水平测试考卷。本研究中磨蚀时间跨度为4个月,即学生结束全国大学入学考试至大学本科入学前的假期。研究共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的数据收集在受试对象大学课程开始之初,即语言磨蚀过程刚刚结束。收集数据为研究对象的高考英语成绩及语言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第二个步骤为一周之后,用一套高考模拟试卷再次测试学生的成绩作为受到语言磨蚀之后的英语水平。采集数据之后使用SPSS 13.0进行分析,以观察语言磨蚀情况及不同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对语言磨蚀程度的影响。本次研究的结论可以归结如下:1)多数受试对象在停止英语学习最初的四个月后语言水平发生了磨蚀。产生外语水平损耗的受试对象占到总体受试对象的65%。2)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和磨蚀程度成反比,即外语水平高的受试对象被磨蚀的程度低。3)受到不同磨蚀程度的研究对象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在受到语言磨蚀程度低的对象应用学习策略的频率高,并且在记忆策略,补偿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的应用上有差别。4)共有21项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磨蚀程度表现出显著相关,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类策略尤其相关。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简介部分。主要介绍语言磨蚀问题的严重性,研究语言磨蚀的意义;文章主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背景及意义;介绍论文整体结构。第二章是理论介绍部分。详细介绍国内外语言磨蚀的研究现状。包含主要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第三章阐述论文研究方法。介绍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第四章研究结果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不同学习策略倾向与语言磨蚀程度的联系,根据数据回答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结果,指出研究的意义,有待改进之处。并针对语言学习策略对于语言磨蚀的影响,提出语言学习策略对于语言学习及语言教学的启示。

全文目录


Synopsis  4-9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9-14
  1.1 Research Background  9-10
  1.2 Research Questions  10-11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1-12
    1.3.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11-12
    1.3.2 Practical Significance  12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2-14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4-26
  2.1 Definition and Typology of Language Attrition  14-17
  2.2 Some Findings in L2 Attrition Research  17-21
    2.2.1 Focus on Learner  17-20
      2.2.1.1 The Inverse Hypothesis  17-18
      2.2.1.2 The Critical Threshold Hypothesis  18-19
      2.2.1.3 The Regression Hypothesis  19-20
    2.2.2 Focus on Language  20-21
      2.2.2.1 The Interlanguage Hypothesis  20
      2.2.2.2 The Linguistic Feature Hypotheses  20-21
  2.3 Relevant Variables Governing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Attrition  21-24
  2.4 Language Strategy  24-26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26-30
  3.1 Research Design  26
  3.2 Subjects  26-27
  3.3 Instruments  27-28
    3.3.1 Instrument for Investigation into Learning Strategies  27
    3.3.2 Instrument for Measur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27-28
    3.3.3 SPSS 13.0 for Windows  28
  3.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Procedures  28-30
Chapter Four Results  30-45
  4.1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ttrition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30-31
  4.2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Different Language Attrition Degrees  31-35
  4.3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nguage Attri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35-45
    4.3.1 Memory Strategy  36-37
    4.3.2 Cognitive Strategy  37-38
    4.3.3 Compensation Strategy  38-39
    4.3.4 Metacognitive Strategy  39-40
    4.3.5 Affective Strategy  40-41
    4.3.6 Social Strategy  41-42
    4.3.7 Two Significant Strategy Categories  42-45
      4.3.7.1 Memory Strategies  42-43
      4.3.7.2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43-45
Chapter Five Discussions and Implications  45-53
  5.1 Discussions  45-49
    5.1.1 Language Attrition after Four Months' Summer Vacation  45-46
    5.1.2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ttrition and Fi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46-47
    5.1.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Preference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Language Attrition Degrees?  47-48
    5.1.4 What Strategies might have Significant Meaning towards Language Proficiency Maintenance?  48-49
  5.2 Implications  49-51
    5.2.1 Language Proficiency Maintenance  49-50
    5.2.2 Strategy Acquisition  50-51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ure Study  51-53
Conclusion  53-55
Bibliography  55-63
Appendix Ⅰ  63-66
Appendix Ⅱ  66-70
Acknowledgement  70-71
导师及作者简介  71-72
Abstract  72-75
中文摘要  75-77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4.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5.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8.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9.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1.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2.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3.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14.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15.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1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1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1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20.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21. 网络语言影响职校学生语用情况的调查及研究,G71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外语 > 英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