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环境因子对有害赤潮生物

作 者: 熊德甫
导 师: 王艳;顾海峰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环境因子 锥状施克里普藻 暂时性孢囊 休眠孢囊 休眠孢囊形态多样性 Scrippsiella irregularis 生活史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分类号: X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施克里普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水域,并多次形成赤潮,为了弄清其在我国赤潮的发生机理,本文探讨了环境因子对施克里普藻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便为赤潮的预测与治理提供依据。休眠孢囊是某些甲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它被认为是甲藻赤潮爆发的种源。本文对我国沿海海域采集的锥状施克里普藻休眠孢囊的类型以及形态特征多样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且将实验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孢囊与海区沉积物中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孢囊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锥状施克里普藻细胞在20℃,12:12光暗比,f/2培养基和f/2-N培养基中,分别培养至第14天和第8天,可以观察到休眠孢囊的产生。培养30天后,培养液中有大量休眠孢囊,将藻液避光保存,90天后,观察到培养基中一共有4种类型的休眠孢囊产生:ⅰ,球形到椭球形(长25-39μm),钙质外壁,稀疏或密被钙质附属物(长1-4μm);ⅱ,球形(直径为29-35μm),钙质外壁,附属物非钙质(长0.5-1.5μm);ⅲ,球形到椭球形(长29-35μm),钙质,表面光滑,无附属物;ⅳ,球形(直径24-35μm),有机外壁,无附属物。第一种类型的孢囊最为常见,分别占到两种培养条件下所得全部孢囊的77.70%和95.18%。从沉积物中所得的孢囊多属于第一种类型。对实验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休眠孢囊的原因和比例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海区沉积物中形成多种孢囊形态特征的可能原因,为锥状施克里普藻孢囊的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Scrippsiella irregularis于2007年被证实为一个新种。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该藻休眠孢囊的产生,发现低的营养盐浓度能获得高的孢囊产率。高温,高盐的环境对Scrippsiellairregularis的生长有利。Scrippsiella irregularis的繁殖方式为无性或有性繁殖两种方式。单个营养细胞二分裂形成两个营养细胞即为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为两个配子配对形成具有双纵鞭毛的合子,合子可以直接分裂形成两个营养细胞。营养细胞形态变化形成Scrippsiellairregularis的暂时性孢囊,当环境条件合适时,暂时性孢囊萌发释放出单个营养细胞。营养细胞的分裂与合子的分裂,其分裂时细胞分裂处的位置不同。对Scrippsiella irregularis生活史的研究,证实了该藻存在有性繁殖,补充了能进行有性繁殖的甲藻种类,同时也为更深入的了解Scrippsiella irregularis提供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17
  1.甲藻孢囊的基本概念  9-10
  2.甲藻孢囊的形态学研究  10-11
  3.甲藻孢囊与生活史  11-15
    3.1 甲藻的生活史  11-12
    3.2 孢囊在甲藻生活史中的意义  12-13
    3.3 环境与甲藻的生活史  13-15
  4.甲藻孢囊及生活史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7
第二章 不同环境条件下锥状施克里普藻孢囊的形态多样性  17-26
  1.材料与方法  17-18
    1.1 孢囊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7
    1.2 锥状施克里普藻培养及诱导休眠孢囊形成  17-18
    1.3 锥状施克里普藻孢囊的萌发  18
  2.结果与分析  18-23
    2.1 实验室条件下诱导形成的锥状施克里普藻孢囊  18-21
      2.1.1 孢囊形态特征  18-20
      2.1.2 不同培养条件对孢囊的形成及孢囊类型的影响  20-21
    2.2 海区沉积物中的孢囊  21-23
      2.2.1 孢囊形态特征  21-22
      2.2.2 孢囊的萌发  22-23
  3.讨论  23-26
第三章 Scrippsiella irregularis的生活史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26-44
  1.材料和方法  27-28
    1.1 藻种的培养与保存  27
    1.2 孢囊的诱导及产率  27
    1.3 不同环境因子对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  27-28
      1.3.1 环境因子的设置  27
      1.3.2 Cell Counter细胞直径的设置  27-28
    1.4 生活史的观察  28
  2.结果与分析  28-41
    2.1 细胞及孢囊的形态  28-29
    2.2 休眠孢囊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9-31
      2.2.1 休眠孢囊的形成  29-31
      2.2.2 孢囊产率的比较  31
    2.3 环境因子对Scrippsiella irregularis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31-36
      2.3.1 细胞的直径  31-32
      2.3.2 环境因子对Scrippsiella irregularis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32-36
    2.4 无性繁殖  36-38
      2.4.1 营养细胞的分裂及细胞核的特征  36-37
      2.4.2 暂时性孢囊的萌发  37-38
      2.4.3 Scrippsiella irregularis无性繁殖过程  38
    2.5 有性繁殖  38-40
      2.5.1 配子的融合及核的特征  38-39
      2.5.2 合子的分裂  39-40
      2.5.3 Scrippsiella irregularis有性繁殖过程  40
    2.6 休眠孢囊的产生  40-41
  3.讨论  41-44
    3.1 营养盐浓度对休眠孢囊产率的影响  41
    3.2 环境因子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41
    3.3 生活史  41-44
第四章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56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56-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2. 几种环境因子对尼罗罗非鱼受精、孵化及幼鱼生长的联合效应研究,S917.4
  3.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4. 赣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Q958.8
  5. 骏枣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665.1
  6. 毛穗旱麦草种子位置效应及其生态适应意义,Q948
  7. 萼花臂尾轮虫形态和生态特征在中国东部的空间分化,Q958.8
  8. 植物生活史型及其谱特征的相关应用研究,Q948
  9. 胶州湾中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研究,S932.4
  10. 中国蛤蜊和文蛤的繁殖生物学研究,S917.4
  1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理变化对养殖水体中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S917.4
  12. 井冈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研究,S718.5
  13. 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S718.5
  14. PLC在昆明地区连栋玻璃温室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S625.5
  15. 中华稻蝗卵滞育遗传特性及生活史模式地理变异的研究,S433
  16. 六盘山香水河流域环境因子对土壤水时空分异影响研究,S152.7
  17. 基于RSSI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案研究,TN929.5
  18.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F224
  19. 环境因子影响下铜和三丁基锡对3种浮游动物的致毒效应,X174
  20. 环境因素对黄河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X173
  21. 洱海、西湖轮藻群落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Q938.8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