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贷款诈骗罪

作 者: 许明城
导 师: 李兰英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贷款诈骗 非法占有目的 单位诈骗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贷款诈骗罪自其在立法上被确立时起,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学者们对该罪的一些构成特征存在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囿于立法本身的局限,实务部门在认定具体问题时确有难度,审判实践需要理论上的回应和支持。本文对贷款诈骗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司法认定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当前争议较大的“非法占有为目的”问题和单位主体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完善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建议,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贷款诈骗犯罪概述,包括贷款诈骗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在本章中,笔者先阐述了贷款之含义及贷款诈骗罪的由来,分析了本罪的构成特征,以之为后文探讨之背景;第二章为贷款诈骗罪与民事贷款欺诈行为之界限,包括关于本罪与贷款民事欺诈区分之争议、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本章从理论及实务界存在的对贷款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分的争议入手,对两者的界限及如何确定这一界限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三章对贷款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的其他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罪数认定、共同犯罪问题以及本罪的未完成形态问题;第四章通过对现行法规在贷款诈骗罪上的规定的评析,针对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贷款诈骗罪概述  10-16
  第一节 贷款诈骗罪的概念  10-11
    一、贷款的含义  10
    二、贷款诈骗罪的由来  10-11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11-16
    一、犯罪主体  11-12
    二、犯罪主观方面  12-13
    三、犯罪客观方面  13-14
    四、犯罪客体  14-16
第二章 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民事欺诈行为之界限  16-23
  第一节 本罪与贷款民事欺诈行为区分之争议  16-17
  第二节 本罪的“非法占有为目的”之认定  17-23
    一、“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内涵  17-18
    二、本罪的“非法占有为目的”之性质  18-19
    三、“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步骤  19-23
第三章 贷款诈骗罪的其它问题的司法认定  23-30
  第一节 贷款诈骗罪的罪数认定  23-25
    一、多次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罪数认定  23-24
    二、牵连犯罪中的罪数认定  24-25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25-27
    一、外部人作案型  26
    二、内外勾结型  26-27
  第三节 贷款诈骗罪的未完成形态  27-30
第四章 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30-36
  第一节 贷款诈骗罪的现行立法缺陷  30-33
    一、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如何处罚的问题  31-32
    二、“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困难  32-33
  第二节 立法建议  33-36
    一、增设单位为犯罪主体  33-35
    二、将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事实法定化  35-36
结语  36-37
参考文献  37-39
致谢  39

相似论文

  1. 梁丽案研究,D924.3
  2. 贷款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D924.3
  3. 信用证诈骗罪中的主观目的研究,D924.3
  4. 骗取贷款罪研究,D924.3
  5. 合同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924.3
  6. 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3
  7. 论经济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924.3
  8. 论合同诈骗罪,D914
  9. 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D924.3
  10.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D924.3
  11. 骗取贷款罪研究,D924.3
  12. 贷款诈骗罪研究,D924.3
  13. 集资诈骗罪探析,D924.33
  14. 集资诈骗罪有关问题探析,D924.33
  15. 合同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924.3
  16. 论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及适用,D924.3
  17. 论非法占有目的及其证明,D924.3
  18. 论我国刑法的非法占有目的,D924
  19. 我国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924.3
  20. 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92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