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钛酸铋钠钛酸钡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

作 者: 刘会平
导 师: 黄新友
学 校: 江苏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压电常数 (Na0.5Bi0.5)TiO3 固相法 溶胶-凝胶法 晶粒生长
分类号: TQ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借助SEM,XRD以及TG-DSC等测试手段,采用正交设计实验、BaCO3单因素变量法掺杂实验、La2O3单因素变量法掺杂实验、NaNbO3单因素变量法掺杂实验、MnCO3单因素变量法掺杂实验系统研究了各组分对(Na0.5Bi0.5)TiO3(简称BNT)无铅压电陶瓷压电性能、介电性能、显微结构和烧结温度的影响,探讨了各组分对BN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机理,为研制高压电常数BNT系无铅压电陶瓷提供依据。本课题采用固相法研制出了压电常数d33为166×10-12C/N,介电常数1509,介电损耗为3.7%,烧结温度为1140℃,低矫顽场,高剩余极化强度的BNT系无铅压电陶瓷。Ba2+掺杂后,进行A位取代,由于离子半径略有差别,晶格膨胀,产生畸变,有利于晶格自发极化的转向,即按电场方向自发极化定向排列的程度增加,从而提高了它的压电活性,介电性能也有所改善。根据SEM观察显示,钡离子的加入起到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且随钡离子含量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更加明显。钡离子掺杂降低了材料的居里温度。根据晶体化学的基本原则,在化合价相等的前提下,取代离子更倾向于替代那些半径与其相似的离子。所以La3+最有可能进入A位取代Bi3+,增加了A位阳离子排布的杂乱性,导致了体系的弛豫铁电性更加明显,使得弥散相变温度(TD)向高温区移动。NaNbO3在室温下属单斜结构,而BNT属三方结构,由于本实验中NaNbO3含量较少,没有出现三方—单斜准同型相界。随着NaNbO3含量的增加,晶体结构的晶面间距略有增大。作为施主掺杂离子,Nb5+的掺入,促进晶粒发育,产生A位空位,电畴结构易于活动,因此相对于纯(BNBT6)压电陶瓷,在一定掺杂量范围内提高材料的压电性能。过量的Nb2O5偏析于晶界,阻止晶界移动,抑制晶粒生长,从而形成细晶结构,降低材料的矫顽场,提高了居里温度。随着NaNbO3含量的增加,晶粒间出现粘连现象的烧结温度降低。Mn2+掺杂对BNT晶胞参数和显微结构的影响与稀土氧化物相类似。Mn2+在晶格中的位置较复杂,可能还有B位取代,与相同条件下的BNT相比,晶粒尺寸增大,居里温度也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迅速降低。根据SEM分析,Mn2+的掺入对Bi3+有排斥作用,加重了氧化铋的挥发,特别是表层挥发,导致TiO2的出现。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Na0.5Bi0.5)0.94Ba0.06TiO3粉体的制备,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BNBT6粉体,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NaNbO3,MnCO3掺杂对其性能的影响。研制了压电常数为136×10-12C/N,介电常数为1149,介电损耗2.6%的无铅压电陶瓷。与传统固相法相比,采用溶胶—凝胶工艺扩展了BNT系压电陶瓷的烧结温区,降低矫顽场。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5
  1.1 压电材料  12-16
    1.1.1 压电陶瓷  12-14
    1.1.2 压电机理以及压电性能表征  14-15
    1.1.3 压电陶瓷的应用  15-16
  1.2 开发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必要性  16-18
  1.3 典型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发展现状  18-20
    1.3.1 BaTiO_3基无铅压电陶瓷  18
    1.3.2 铌酸盐系无铅压电陶瓷  18-19
    1.3.3 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陶瓷  19
    1.3.4 钛酸铋钠(Bi_(1/2)Na_(1/2)TiO_3)系无铅压电陶瓷  19-20
  1.4 BNT晶体结构和基本性质  20-21
  1.5 溶胶凝胶法简介  21-23
    1.5.1 溶胶凝胶法特点  21-22
    1.5.2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  22-23
    1.5.3 溶胶凝胶法制备BNT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  23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  23-25
第二章 传统固相法BNT系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  25-59
  2.1 实验过程及设计  25-29
    2.1.1 实验设计  25
    2.1.2 实验原料  25
    2.1.3 实验配方  25-27
    2.1.4 陶瓷样品制备  27-28
    2.1.5 性能测试  28-29
    2.1.6 结构分析  29
    2.1.7 实验设备  29
  2.2 正交设计实验  29-37
    2.2.1 不同烧结温度下各配方性能  29-31
    2.2.2 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31-34
    2.2.3 讨论  34-36
    2.2.4 正交设计实验小结  36-37
  2.3 不同产地氧化铋对比实验  37
    2.3.1 不同烧结温度下各配方的性能  37
    2.3.2 实验结果分析  37
    2.3.3 氧化铋对比实验小结  37
  2.4 BaTiO_3单因素变量法掺杂实验  37-42
    2.4.1 不同烧结温度下各配方性能  37-39
    2.4.2 实验结果分析  39-42
    2.4.3 BaCO_3掺杂小结  42
  2.5 La_2O_3单因素变量法掺杂实验  42-47
    2.5.1 不同烧结温度下各配方的性能  42-45
    2.5.2 实验结果分析  45-47
    2.5.3 实验小结  47
  2.6 NaNbO_3单因素掺杂实验  47-53
    2.6.1 各烧结温度的性能  47-49
    2.6.2 实验结果分析  49-53
    2.6.3 NaNbO_3掺杂小结  53
  2.7 MnCO_3掺杂单因素实验  53-59
    2.7.1 各温度烧结性能参数  53-55
    2.7.2 实验结果分析  55-58
    2.7.3 MnCO_3掺杂小结  58-59
第三章 BNBT6超细粉体掺杂改性的研究  59-79
  3.1 实验过程及设计  59-61
    3.1.1 实验设计  59
    3.1.2 实验原料  59
    3.1.3 BNBT6粉体制备实验流程  59-60
    3.1.4 实验配方  60
    3.1.5 陶瓷样品制备  60-61
    3.1.6 性能测试  61
    3.1.7 结构分析  61
    3.1.8 实验设备  61
  3.2 溶胶形成温度影响实验  61-68
    3.2.1 不同烧结温度下各配方的性能  61-64
    3.2.2 实验结果分析  64-67
    3.2.3 实验小结  67-68
  3.3 NaNbO_3单因素掺杂实验  68-73
    3.3.1 不同烧结温度下各配方的性能参数  68-70
    3.3.2 实验结果分析  70-73
    3.3.3 实验小结  73
  3.4 MnCO_3单因素掺杂实验  73-79
    3.4.1 不同烧结温度下各配方性能  73-75
    3.4.2 实验结果分析  75-78
    3.4.3 MnCO_3掺杂实验小结  78-79
第四章 结束语  79-81
  4.1 结论  79-80
  4.2 存在问题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80-81
参考文献  81-85
致谢  85-86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86

相似论文

  1. Bi3.25La0.75Ti3O12(BLT)纳米管/线的合成工艺研究,TB383.1
  2. Cu、Mn、Ce改性V2O5-WO3/MOx/C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脱硝性能,X701
  3. 铁、镧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O614.411
  4. 钴铁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O611.4
  5. 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以及复合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应用,TB383.1
  6. 稀土铝酸盐Dy3Al5O12、NdAlO3、LaAl11O18粉体制备及烧结行为研究,TB383.3
  7. 纳米氧化锆/钛杂化有机硅环氧高折射率材料的研究,TB383.1
  8. Al2O3/C杂化气凝胶和Al2O3气凝胶的制备及表征研究,O648.17
  9. 铝基锰系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研究,X773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薄膜晶体管的研究,TN321.5
  11. 溶胶—凝胶法制备p型ZnO薄膜,O484.1
  12. 隐钾锰矿型钾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应用,P746.2
  13. ZnO薄膜电致发光的探索,O484.41
  14. 磷酸盐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O482.31
  15. 硼酸盐和氯硅酸盐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482.31
  16. 纳米TiO_2复合物光催化氧化脱除单质汞的实验研究,X51
  17. 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X13;TB383.1
  18. 12CaO·7Al_2O_3多晶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O614.3
  19. 稀土氧化物掺杂改性氧化锌压敏电阻的研究,TM54
  20. 硅基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TM912
  2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硅酸盐工业 > 陶瓷工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