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热演化史及其与多种能源关系研究

作 者: 于强
导 师: 任战利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热事件 热演化史 古地温梯度 盆地模拟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盆地热演化史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并在砂岩型铀矿成矿及煤的成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分析研究盆地热演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的现今地温场和古地温场进行了研究。应用镜质体反射率、裂变径迹等分析方法,使用basinmod、AFTsolve等软件,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和埋藏史,对盆地南部地区中生界的热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并对其热演化史与多种能源矿产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代表值为2.9℃/100m,大地热流均值为64 mW/m~2。黄陵地区现今地温梯度2.6℃/100m低于镇原地区2.7℃/100m,也低于东胜地区现今地温梯度2.9℃/100m。研究区含铀矿层位直罗组底部埋深具有西部深、东部浅的特点。研究区西部直罗组地层温度较高,东部较低。以庆深2井、旬探1井、鄂1井为代表,研究盆地南、北部地区热结构的差异,指出盆地南、北部沉积层热结构差异较大,南部地区各地层底面温度均高于北部。根据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及地层经历的最大古地温,黄陵地区有机质成熟度明显高于东胜地区。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声波时差法对南部地区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研究区总体规律西部剥蚀量小,东部剥蚀量大。使用basinmod和AFTsolve软件,结合镜质体反射率法和裂变径迹方法,模拟出了研究区多口井的热演化历史,模拟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古地温梯度低,中生代晚期97Ma左右埋深达到最大,地温梯度达到最高3.6-4.4℃/100m之间,晚白垩世以来地温梯度逐渐降低。通过热史模拟得出,热异常地区中生界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较早,门限深度较小,距离热异常区越远地区,烃源岩进入成熟门限就越晚,门限深度越大。盆地南部地区各个含煤层系的煤化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高煤化阶段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南部地区中生界烃源岩生烃高峰期与金属铀矿的成矿期基本同步,生成的油气对于铀成矿提供了还原性条件。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引言  8-12
  1.1 论文选题  8-9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9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9-10
  1.4 研究方法  10
  1.5 完成工作量  10-12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12-18
  2.1 区域概况  12-14
  2.2 研究区构造特征  14-15
  2.3 研究区地层特征  15-18
第三章 现今地温场特征  18-30
  3.1 研究区现今地温场  18-22
    3.1.1 现今地温梯度纵向特征  18-19
    3.1.2 现今地温梯度平面特征  19-20
    3.1.3 铀矿区地温场纵向特征  20-21
    3.1.4 直罗组现今地温场特征  21-22
  3.2 岩石热导率  22-23
  3.3 岩石放射性生热率  23-25
    3.3.1 放射性生热率  24-25
    3.3.2 放射性生热率对地层温度的影响  25
  3.4 现今大地热流分布  25-26
  3.5 盆地南部和北部深部热结构对比  26-30
    3.5.1 各地层温度计算  27-28
    3.5.2 地壳分层热流构成  28-30
第四章 热演化程度分布及最大古地温恢复  30-35
  4.1 热演化程度平面特征  30-32
  4.2 热演化程度纵向特征  32-33
  4.3 地层经历的最大古地温  33-35
第五章 中生界热演化史恢复  35-49
  5.1 热演化史研究方法  35-36
    5.1.1 正演法  36
    5.1.2 反演法  36
  5.2 剥蚀厚度恢复方法  36-38
    5.2.1 声波时差法  37
    5.2.2 镜质体反射率法  37-38
    5.2.3 EASY%Ro法  38
  5.3 剥蚀厚度恢复结果  38-40
  5.4 镜质体反射率法热史模拟  40-43
    5.4.1 模拟原理简介  40
    5.4.2 模拟结果  40-43
    5.4.3 模拟结果分析  43
  5.5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热史模拟  43-49
    5.5.1 模拟原理简介  43-45
    5.5.2 模拟结果  45-47
    5.5.3 模拟结果分析  47-49
第六章 热演化史与多种能源的关系  49-55
  6.1 热演化史与油气的关系  49-53
  6.2 热演化史与煤的关系  53
  6.3 热演化史与铀矿的关系  53-55
结论与认识  55-57
参考文献  57-6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安塞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优化技术研究,TE324
  3.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和盒8段沉积相特征与储层评价,P618.13
  4.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6.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7. 使用层次聚类和N-gram模型的新闻热事件检测研究,TP311.13
  8. 白豹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P631.84
  9. 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1. 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P618.130
  1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相研究,P618.13
  13.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10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P618.13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储层特征研究,P618.11
  15.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物源与成岩耦合关系研究,P618.13
  16.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8沉积体系研究,P512.2
  1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层序特征研究,P618.13
  18.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19.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砂岩孔隙成岩演化特征,P618.13
  20.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大22井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P618.13
  2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