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大22井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

作 者: 魏文文
导 师: 黄思静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地层 碳酸盐胶结物 溶解作用 成岩作用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主要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对29个样品进了薄片分析和鉴定,确定了碎屑颗粒和自生矿物的成分和含量。对自生矿物的分布规律,共生序列进行了仔细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以富含千枚岩和泥岩等塑性为特征,这使得其压实变形强烈,很早便明显致密化。其相对高的岩屑含量是由于母岩源区富含变质岩,同时成岩作用期间受到煤系地层酸性水的强烈溶蚀改造。依据占位关系和矿物类型和形态,识别出了不同的碳酸盐岩胶结物类型。C-I型方解石充填粒间孔隙,形成较早。可分为C-Ia型和C-Ib型,其中C-Ia型方解石主要形成于太1段,可能为BSR(细菌还原硫酸盐)带的产物。C-Ib型方解石的形成是在与其互层的煤系地层在泥炭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二氧化碳等对碎屑长石溶蚀,同时形成的方解石。C-II型方解石形成于塑性岩屑压实变形之后,可能是在煤系地层进入成岩演化阶段后形成的CO2对长石溶解的同时形成的方解石胶结物。D-I型白云石成岩尚不清楚,可能为深埋藏条件下相对碱性环境下形成的。D-II型白云石的形与海陆过渡相混合水环境广泛发育有关。识别出来两种类型自生石英分别是Q-1和Q-2。Q-1型石英胶结物自形程度好,其形成需要较高的孔隙空间,可能与溶解作用对砂岩的溶蚀改造有关。Q-2型自形程度差,反映了该地区普遍压实强烈使自生石英的沉淀的空间受到抑制。依据次生孔隙的特征识别出了两期溶解作用。结合煤系地层的埋藏演化特点认识到,第一期溶解发生较早,可能与互层的煤系地层在泥炭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二氧化碳有关。第二期溶解发生相对较晚,可能与煤系地层进入成岩演化阶段后形成的CO2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引言  8-12
  1.1 砂岩成岩作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8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8-9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9-10
  1.4 研究内容  10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0
  1.6 完成工作量  10-11
  1.7 主要创新点和认识  11-12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12-21
  2.1 区域地层概况  12-13
  2.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构造及古地理演化  13-15
  2.3 沉积物源特征  15-16
  2.4 研究区沉积作用特征  16-18
    2.4.1 太原组沉积相特征  16
    2.4.2 山西组沉积相特征  16
    2.4.3 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  16-18
  2.5 沉积时水体特征  18-19
  2.6 古气候特征  19-21
第3章 上古生界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21-32
  3.1 研究样品的基本特征  21-27
    3.1.1 太原组样品的基本特征  21-25
    3.1.2 山西组样品的基本特征  25-26
    3.1.3 下石盒子组  26-27
  3.2 砂岩的骨架组分特征  27-29
  3.3 砂岩的自生矿物特征  29-32
    3.3.1 碳酸盐胶结物的产出形式及分布规律  29-30
    3.3.2 自生石英胶结物的产出形式及分布规律  30
    3.3.3 自生粘土矿物的产出形式及分布规律  30-32
第4章 上古生界砂岩的成岩作用  32-43
  4.1 埋藏史与古地温  32
  4.2 压实作用  32-33
  4.3 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  33-37
    4.3.1 碳酸盐胶结物的地球化学分带及主要形成机制  33-36
    4.3.2 碳酸盐岩胶结物的成因  36-37
  4.4 石英胶结物的成因  37-38
  4.5 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机制  38
  4.6 溶解作用  38-42
    4.6.1 煤层沉积的埋藏演化特征  38-41
    4.6.2 上古生界砂岩的溶解作用  41-42
  4.7 上古生界砂岩的成岩演化  42-43
结论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50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0-51
图版说明及图版  51-55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安塞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优化技术研究,TE324
  3. 鄂南富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4.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和盒8段沉积相特征与储层评价,P618.13
  5.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6. 鲁西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P618.13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8.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9. 白豹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P631.84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1.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P618.13
  12. 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学研究与储层地质建模,P618.13
  13. 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5.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P618.13
  16. 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P618.130
  17. 贵州紫云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微相特征和成岩作用研究,P588.248
  18. 裕民地区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9. 贝尔凹陷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0.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有利储层预测,P618.13
  21. 莺歌海盆地成岩作用研究与孔隙演化,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