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以及人格特征相关研究

作 者: 李蓓蓓
导 师: 张雅明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人际交往 人格特征
分类号: G6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对我们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个人丰富人生、成功事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以网络为媒介的交往方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网络人际交往已经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他们不仅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同时更是一些新技术与传播方式的积极倡导者,但是大学生群体由于年龄较轻或者社会经验欠缺等问题,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类人群。所以了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以及与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探讨,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为网络媒介建设良好的网络人际交往环境提供了参考性的资料。本文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向三百名大学生发放了问卷,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和与个人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情况基本呈现良好状态,但是并不排除有个别个体在进行交往中行为上存在一些偏差,积极倡导培养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人际交往意识仍尤为重要。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在内容上已经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网络物质交往内容已初见端倪。大学生群体承认过多的网络人际交往会对自身带来负面影响,但是他们也认同网络人际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网络人际交往不一定会减弱他们与熟人间的亲密程度,因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还是现实中熟悉的人。根据特质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和调查的结果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某种相关性联系,不同人格的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具体行为,但是这种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影响不能完全决定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分析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的成因还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与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学校教育与大学生自律以及网络媒介人际交往良性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供给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合理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9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0-11
  1.2 网络人交往相关研究回顾  11-16
  1.3 网络人际交往相关概念探讨  16-17
  1.4 研究框架的确定  17
  1.5 研究方法简述  17-19
第2章 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实施  19-23
  2.1 问卷内容设计  19-20
  2.2 样本量的确定  20
  2.3 抽样方法及调查对象情况  20-21
  2.4 问卷回收情况  21-23
第3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  23-38
  3.1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23-33
    3.1.1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具体行为概况调查结果与讨论  23-27
    3.1.2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内容与目的概况调查结果与讨论  27-30
    3.1.3 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认知态度的概况调查结果与讨论  30-33
  3.2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33-37
    3.2.1 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状况与适应性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与讨论  33-34
    3.2.2 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状况与社交性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与探讨  34-35
    3.2.3 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状况与开放性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与讨论  35-36
    3.2.4 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状况与利他性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与讨论  36-37
  3.3 研究结论  37-38
第4章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几点相关建议  38-42
  4.1 加强引导大学生正确网络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38-40
    4.1.1 注重提高大学生上网时间自控能力的培养  38-39
    4.1.2 加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内容的引导  39-40
    4.1.3 加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道德教育  40
  4.2 注重提高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环境的建设  40
  4.3 鼓励大学生积极培养现实人际沟通与交往的意识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5
附录  45-53
致谢  53-54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7.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8.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19.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0.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21. 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