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宗教视域中的审美世界

作 者: 陈毅清
导 师: 王荣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苏曼殊 许地山 宗教题材小说 自叙传小说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心怀宗教情结的中国近现代作家,苏曼殊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分别因深受佛教文化熏染和儒、释、道、基督多重宗教因子的洗礼,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众多从事宗教题材小说创作的作家中脱颖而出,并享誉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立足于苏、许二人小说的内部研究,兼顾外部研究,试图对苏曼殊和许地山二人的宗教皈依,以及宗教题材小说中的主题选择、人物形象塑造和文体渊源做一尽可能具体的比照性解读,阐释宗教在中国近现代作家审美选择中的影响和意义,并试图讨论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如何来贯通跨度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的创作的。在结构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语。其中,主体部分又分为四章。引言部分是对国内外有关苏曼殊和许地山研究现状的综述和本文选题意义、宗教题材小说概念及本文研究方法的介绍。第一章从苏曼殊和许地山两人的宗教皈依入手,指出苏曼殊因其自身飘零和失根的身世之悲,对佛教的苦难观表现出坚决的体认;许地山的身上有着明显的五四时期朝气蓬勃的青春气质,他的用世意识强烈,能够恰到好处地融合儒、道、佛、基督等多种宗教精神和价值观。第二章是对苏曼殊和许地山两人宗教题材小说主题的研究,苏曼殊的小说选题一是自卑身世,一是表达主动之爱的无奈;许地山则在自己的小说中宣扬爱人如己的思想和盛赞自然之爱的超然。第三章研究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苏曼殊在小说中对人物性别的抒写倾向于男性,这些男子大都身体孱弱、性格敏感、心理自卑,他们最终选择的超越自我的方式也是极端的,或者自杀或者出家;许地山则倾向于对能够处乱不惊、淡定、超然的女性人物的抒写,这些女子最终都能够在精神上超越自我和自然,实现自我价值。第四章探索了小说的文体渊源,苏曼殊的自叙传体小说是对中国古典小说“攀附经史”传统的反拨,它开始关注个体生命的心理真实,并且在叙事中呈现出了一些新质;许地山的异域题材小说在继承佛典文学传统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品质对佛典文学的艺术手法做出了一定的超越。结语部分论述宗教是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审美选择的。以苏曼殊和许地山为例的比较文学研究,从思想观念的变革、文体形式的革新、宗教题材文学的审美诉求三个方面在打通近现代作家所身处的时间阻隔的同时也巧妙地沟通了不同的艺术世界。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4
  1. 研究历史及研究现状  9-11
  2. 选题的意义及论题概念的界定  11-12
  3. 研究方法、内容及特色  12-14
第1章:苏曼殊许地山二人的宗教皈依  14-23
  1.1 苏曼殊:不忘人间烟火的佛陀弟子  14-18
    1.1.1 佛国光影中飞过的一只孤鸿  14-15
    1.1.2 母性之情,多有挂碍  15-18
  1.2 许地山:多重宗教因子洗礼下的爱之使者  18-23
    1.2.1 身披儒、道、佛、基督等多环宗教之光  18-20
    1.2.2 宗教精神与"五四"气质  20-23
第2章 小说的主题选择  23-33
  2.1 自悲身世与爱己爱人  23-28
    2.1.1 苏曼殊:遭逢身世,有难言之恫  23-25
    2.1.2 许地山:爱己如人与爱人如己  25-28
  2.2 主动之爱的无奈与自然之爱的超然  28-33
    2.2.1 苏曼殊:忏尽情禅空色相  28-30
    2.2.2 许地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0-33
第3章 小说的人物塑造  33-49
  3.1 性别抒写的倾向  33-37
    3.1.1 苏曼殊笔下的男性主人公形象  33-35
    3.1.2 许地山笔下的女性主人公形象  35-37
  3.2 主人公的性格  37-44
    3.2.1 苏曼殊:半是脂痕半泪痕  37-39
    3.2.2 许地山: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39-44
  3.3 主人公的归宿  44-49
    3.3.1 苏曼殊:自卑与自我超越  44-46
    3.3.2 许地山:淡定与自我实现  46-49
第4章 小说的文体溯源  49-59
  4.1 苏曼殊:自叙传体小说的长足发展  49-54
    4.1.1 自叙传体小说的发展脉络  49-50
    4.1.2 成长的环境  50-52
    4.1.3 苏曼殊自叙传小说的新质  52-54
  4.2 许地山:异域小说对佛典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54-59
    4.2.1 语言平实、清雅  54-55
    4.2.2 结构完整、且富于变化  55-56
    4.2.3 情节以传奇为躯壳,以现实为灵魂  56-57
    4.2.4 融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  57-59
结语  59-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6

相似论文

  1. 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I207.42
  2. 现代性视野中的许地山,I206.6
  3. 晚清创作与现代叙事意识的觉醒,I207.42
  4. 翻译他者,构建自我,I046
  5. 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I206.6
  6. 论郭沫若自叙传小说,I207.42
  7. 苏曼殊小说“六记”之研究,I207.42
  8. 在叙说自我和自我叙说中获得自知与自治——自叙传小说探析,I207.42
  9. 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I207.25
  10. 宗教的精神和世俗的观照,I207.42
  11. 人生·情感·寓言,I206.6
  12. 自传与“自叙传”小说,I207.42
  13. 苏曼殊翻译的描述性研究,I046
  14. 许地山与王统照早期小说比较论,I207.42
  15. 叩问生命,I206.6
  16. 许地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I207.42
  17. 论许地山创作的回归意向,I206.6
  18. 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I561
  19. 许地山与印度文学、印度文化,I206.6
  20. 颓唐与抗争的双重变奏——论苏曼殊,I207.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