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播学视域中的新月派文人书信研究

作 者: 李冬杰
导 师: 梁笑梅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新月派文人书信 新月诗学 非主流传播空间 媒介现实 媒介特征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诗学观点的建构需要通过多个渠道、多种途径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满的系统,而其传播也存在多个空间向度。根据传播效用的强弱,分为主流传播空间和非主流传播空间,各司其职。新月诗学亦遵循此规律。在新月诗学传播的过程中,文人书信扮演着非主流传播空间的重要角色。随着文人书信的大量问世及研究领域的开拓,文人书信逐渐为人所关注,它不仅成为了解新月派当时文化生态原貌的第一手材料,也为学者全面认识新月诗学提供了直接的渠道。目前,学者对新月诗学的传播过程关注明显不够,有待进一步探索,挖掘其潜在的学术价值。本文拟在系统考察新月派文人书信的基础上,将其置于传播学的视域中,讨论其作为非主流传播空间如何对新月诗学进行构建,并指出其媒介价值所在,也试图引起学者对传播空间及传播媒介在文学活动中作用的整体关注。全文构思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以外文本研究为切入点,引出作为外文本的文人书信之于新月派诸君及学者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第一部分,在追溯文人书信的历史记忆与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视角介绍新月派文人书信的搜集、整理、出版现状,并归纳出新月派文人书信的整体特征。第二部分,从微观的角度上,以徐志摩、闻一多、朱湘的书信为主要背景材料,从文学本质、文学审美、文学创作及文学接受四个维度着重对潜藏在文人书信传播空间的新月诗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并加以分析和评介。第三部分,站在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角度,对新月派文人书信的传播现实及价值进行归纳,指出其外在的媒介现实,并进一步探讨文人书信作为媒介呈现出的与众不同媒介特征。结语部分,从主客观两方面指出行文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分析原因,最后肯定此选题的现实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文献综述  7-11
绪论  11-15
第一章 文人书信及新月派文人书信概述  15-23
  第一节 溯源:文人书信的历史记忆与文体特征  15-19
  第二节 鸟瞰:新月派文人书信的整理出版与整体风貌  19-23
第二章 书信传播空间中的"新月"诗学  23-41
  第一节 本质论:"文学是个信仰,是个理想"  25-28
  第二节 文体论:"技术于诗如沐浴于美人"  28-33
  第三节 创作论:"我完全是我的冲动的奴隶"  33-37
  第四节 接受论:"评衡是赞美的美术"  37-41
第三章 文人书信的媒介现实媒介特征  41-51
  第一节 新月派文人书信的媒介现实  41-45
  第二节 新月派文人书信的媒介特征  45-51
结语:华丽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51-53
参考文献  53-55
后记  55-57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57

相似论文

  1. 从真实到再现:被建构的法官形象,D926.2
  2. 手机电影的发展与媒介创新研究,G206-F
  3. 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G206
  4. “红色经典”影视再流行探析,J905
  5. 另一个现实,G206
  6. 大众文化与媒介,G206.3
  7. 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TS952.1
  8. 生成与走势:新月诗派研究,I207.25
  9.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10.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11. 伪满时期文学与政治的游移,I206.6
  12. 《淮南子》中“三代”人物研究,I206.2
  13. 先秦典籍里的酒意象,I206.2
  14. 《礼记·乐记》之“象德”观探析,I206.2
  15.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16. 30年代林语堂新闻传播思想研究,I206.6
  17.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研究,I206.2
  18. 论白璧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影响,I206.6
  19. 顾随文学思想研究,I206.2
  20. 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法国形象,I206.6
  21. 从“陕军东征”看199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心态,I206.7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