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动态对等角度看同一译者对同一名著重译的必要性

作 者: 马爽
导 师: 李树春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重译 名著 动态对等 描述性翻译研究
分类号: H0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经典作品的翻译中,重译现象极为普遍。重译主要分四种:转译、回译、不同译者对同一名著的翻译,以及同一译者对同一名著的再译,本文着重研究最后一种重译现象。法国翻译理论家亨利·梅施尼克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初次翻译能让作品呈现在各国读者面前,重译会使文学作品的魅力久经不衰。本文侧重研究重译时译者对原著的理解是否加深,能否更正原译中的错误,以及能否使译作更贴近原著,由此论证名著重译的必要性。目前国内研究重译的文章多集中在以不同译者的不同译本为例来论述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性上,研究同一译者的重译文章在文学翻译界寥寥无几。本文主要以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作为依据,分析翻译家刘重德1982版和1993版的译作《爱玛》,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重译能否更加贴近文学原著,由此证明同一译者对同一名著重译的必要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批评,以及比较文学的发展。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的过程”。本文通过判断目标语读者阅读后的反应是否与原语读者阅读后的反应相似来论证重译较原译更加优秀,由此证明名著重译的必要性。刘重德1944年初次翻译文学名著《爱玛》,1982年匆匆浏览一遍便稍作更改,1982年版主要以直译为主,一些译句不甚通顺,1993年刘教授对这一作品进行重译。本文对刘教授1982版和1993版进行描述性比较研究。在本文的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刘重德重译《爱玛》的原因,接着先后分析《爱玛》重译本与原译本相比较取得了那些进步,以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在1993年重译本中,译者更正了翻译中的误译和漏译问题,使重译本中的措辞更加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摆脱直译的束缚,同时随译者阅历的丰富对原著的理解更加深入。虽然如此,重译本在以上四个方面仍然有不足之处,本文也对此做了详细分析。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6-7
摘要  7-8
ABSTRACT  8-1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16
  1.1 Research Question  12-14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1.3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14-15
  1.4 Outline of the Thesis  15-16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6-22
Chapter 3 Dynamic Equivalence  22-28
  3.1 The Receptor  23-24
  3.2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24-25
  3.3 Response and Effect  25-26
  3.4 Content and Form, Meaning and Style in Dynamic Equivalence  26-28
    3.4.1 Content and Form  26
    3.4.2 Meaning and Style  26-28
Chapter 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translation of Emma  28-41
  4.1 The Purpose of the Retranslation of Emma  28-29
  4.2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Retranslation of Emma  29-36
    4.2.1 Amending Errors  29-30
    4.2.2 Wording  30-32
    4.2.3 Getting rid of the Boundary of Literal Translation  32-33
    4.2.4 Hav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  33-36
  4.3 The Weakness of the Retranslation of Emma  36-39
    4.3.1 Omissions and Repetitions  37
    4.3.2 Improper Choice of Wording  37-38
    4.3.3 Boundary of Literal Translation  38-39
    4.3.4 Translation by Shallow Understanding  39
  4.4 Summary  39-41
Chapter 5 Conclusion  41-43
  5.1 Major Finding  41
  5.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41-42
  5.3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and Future Prospect  42-43
Bibliography  43-45
作者简历  45-47
学位论文数据集  47

相似论文

  1. 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初探,G633.3
  2. 从奈达的翻译理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翻译,H059
  3. 高中名著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G633.3
  4. 目的论视角下的《尤利西斯》三个中译本对比研究,H315.9
  5. 动态对等理论在英语影片字幕翻译中的运用,H315.9
  6. 宇文所安唐代传奇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H315.9
  7.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英译的评析及重译,I207.412
  8. 展开萨丰名著《风之影》的全景图,I551
  9. 中日ファジー言語の翻訳ストラテジーと方法,H36
  10.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与圣经汉译,H315.9
  11. 从动态对等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翻译,H315.9
  12. 从认知及语用认知角度看常规及诗性隐喻的翻译,H315.9
  13. 论译者主体性及其在人类历史重大变革中的作用,H059
  14. 等效翻译理论在政治性文章翻译中的运用,H315.9
  15. 论经典名著的舞台解构演绎,J804
  16. 名著复译 贵在超越,I046
  17. 从《大话西游》看当下青少年的阅读心理,G633.3
  18. 文化创意产业下“水浒文化城”品牌视觉形象研究与设计,F592.7
  19. 从接受理论角度论重译现象,H059
  20. 交际翻译法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H31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翻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