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媒介事件的传播机制研究

作 者: 柳红兵
导 师: 韩隽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新媒介事件 个体传播 围观 公共舆论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个体话语意识得到加强,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由个体利用新媒介为载体进行传播而引发的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介事件。这种新媒介事件体现出来的不是社会管理者与专业媒体传播者的策划,也不是个体被传媒仪式化的过程,而是个体、媒体以及社会对公共话语空间建构的一种积极性态度。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事件”相比,新媒介事件无论在事件表现形式还是事件传播过程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从传播学及相关学科角度对“媒介事件”等概念进行了理论梳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得出,在新媒介事件传播过程中个体对事件的传播具有较强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个体广泛参与传播并对事件发展提供了积极的舆论推动力。笔者认为新媒介事件得以形成与传播的内在机制就是个体在新媒介语境下对公共话语空间的重构,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对新媒介事件传播过程中的个体、媒体以及社会三者的关系以及三者对新媒介事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笔者对三者在自我重构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思考,试图对个体在新媒介语境下为何能够重构公共话语空间进行原因探索。个体充分运用新媒介语境中的话语权去设置公共话语议程,同时事件传播过程也表现出个体对话语权的使用与满足,事件最后沿着个体设置的舆论方向得以解决,新媒介事件是个体实现话语自由权的一种胜利与狂欢。但笔者在研究典型案例中同时发现,新媒介事件传播过程中把关人与意见领袖依然存在,传统媒介事件中的策划或者仪式的特点并非完全消失,因此这种个体的胜利与狂欢所带来的话语民主似乎缺少真实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2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8-9
    1.1.1 研究缘起  8
    1.1.2 研究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9-10
    1.2.2 国外研究情况  10-11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与主要方法  11-12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1
    1.3.2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1-12
第二章 媒介事件概念梳理  12-16
  2.1 新媒体及媒介事件  12-13
    2.1.1 新媒体  12
    2.1.2 媒介事件  12-13
  2.2 传播学理论关照下的新媒介事件  13-16
    2.2.1 "传播流"理论  13
    2.2.2 "使用与满足"理论  13-14
    2.2.3 "拟态环境"理论  14
    2.2.4 "受众参与"理论  14-16
第三章 围观李刚:从车祸案到"李刚门"事件  16-21
  3.1 "李刚门"的形成过程  16-18
    3.1.1 撞人事件经过  16
    3.1.2 "我爸是李刚"出现  16
    3.1.3 媒体围观"我爸是李刚"  16-17
    3.1.4 "我爸是李刚"网民恶搞  17
    3.1.5 媒体围观升级  17-18
  3.2 "李刚门"事件的传播特点  18-21
    3.2.1 个体传播中的使用与满足  18
    3.2.2 信息的社会矛盾性与个体情感性  18-19
    3.2.3 事件信息的创新扩散  19
    3.2.4 信息的群体围观  19-20
    3.2.5 事件发展非常态化  20-21
第四章 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事件新特点分析  21-29
  4.1 新媒体语境中的事件特点  21-23
    4.1.1 信息中较强的个体相关性  21-22
    4.1.2 事件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22-23
  4.2 社会事件在新媒体语境中的传播  23-24
    4.2.1 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23
    4.2.2 个体参与舆论生产  23-24
    4.2.3 事件影响非常态化  24
  4.3 新媒介事件的传受主体分析  24-27
    4.3.1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24-26
    4.3.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26-27
    4.3.3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  27
  4.4 社会、媒体以及个体间的形态关系  27-29
    4.4.1 社会、媒体以及个体的融合  27-28
    4.4.2 社会、媒体以及个体的冲突  28-29
第五章 新媒介事件的传播机制分析  29-39
  5.1 个体建构公共话语权:舆论制造与控制  29-31
    5.1.1 个体对议题设置:话语权争夺  29-30
    5.1.2 个体对议题进行传播:话语空间占位  30
    5.1.3 个体对媒体进行控制:争抢话语强势地位  30-31
    5.1.4 个体对事件结果进行控制:话语权的胜利  31
  5.2 个体建构事件信息:事实信息的事件化发展  31-35
    5.2.1 信息的碎片化解读  32
    5.2.2 碎片信息的个体化建构  32-33
    5.2.3 信息传播中的创新与扩散  33-34
    5.2.4 信息挤压下的新媒介事件  34-35
  5.3 新媒介事件传播机制产生之根本原因分析  35-39
    5.3.1 媒体重构:新媒体的公民性与草根性  35-36
    5.3.2 传播话语权重构: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话语权变迁  36-37
    5.3.3 个体重构:新媒体语境下的个体意识  37
    5.3.4 社会重构:新媒体语境中的社会接触  37-39
第六章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活动的新课题  39-45
  6.1 新媒体语境下的个体化大众  39-40
    6.1.1 大众组成的个体多元性  39
    6.1.2 个体影响力更具大众性  39-40
  6.2 新媒体语境下的个体新闻与大众舆论  40-43
    6.2.1 新媒体语境下个体对媒体的使用与满足  40-42
    6.2.2 个体意见通过媒体进行延伸与扩散  42-43
  6.3 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事件概念重构  43-45
    6.3.1 媒介事件产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43
    6.3.2 媒介事件传播的交互性与流向性  43-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围脖”·围观·围堵,G206
  2. 网络暴力事件与网络围观,G206
  3. 从传媒视野看《晨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I206.6
  4.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D630
  5. 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G206
  6. 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G229.2
  7.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D0
  8.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K263
  9. 意见证据及其排除规则的理性透视,D915.13
  10. 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公共意识建构,G212
  11. 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G206
  12. 《申报》史量才时期对上海公民社会架构的贡献研究,G219.29
  13. 公共舆论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影响,D822.3
  14. 自由的言说——《观察》周刊公共舆论研究,G206
  15. 知识话语与大众话语的互动研究,G206
  16. 公共舆论与司法审判的关系,D926
  17. 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研究,D630
  18.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研究,G206
  19. 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法治秩序建构,D90-05
  20.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K26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