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

作 者: 高莉
导 师: 李卫东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个人意见 舆论 网络舆论 社会公共舆论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成为了影响我国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网络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实现了对普通民众话语权限的解放。网络与生俱来的平等性、公开性使网络成为“零门槛”的自由表达个人对社会公共事件观点的载体。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网民对人的社会属性漠视。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学历、收入、背景等不再成为束缚网民言论自由的因素,网民在网络世界里如同鱼儿在水中一般自在,他们在这里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意见,无数人的个人意见聚集在一起形成网络民意,数以万计的网络民意聚集在一起公开讨论有关社会公共事务,这就在网络世界里形成了网络舆论。虚拟世界里的舆论影响力最终延伸到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躲猫猫”事件是我国网络舆论转变为社会公共舆论,并对现实社会的公共舆论产生轩然大波的最典型的案例。网络舆论如何转变为社会公共舆论,转变过程中凸显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都在本文中得到了解答。本文共分为四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献、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概述了舆论、网络舆论的概念以及本文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分析了舆论的公开性、公共性、评价性及网络舆论的特征。从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广泛性和盲目性以及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难控性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征。同时也论述了舆论和网络舆论在网络传播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影响。第三部分: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转变的原因以及转变的方式。首先介绍了网络个人意见向网络民意的转变:然后详细介绍了网络民意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和转变方式、特征和不足;最后,概述了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在网络民意转变为社会公共舆论过程中的作用。第四部分:阐述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转变中出现的网络民意未必是“民意”、网络民意公信力减弱、民意窄化、网络暴力行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实行实名制,让网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加强网络立法,强化网络监管力度;改变网络监管方式;加强主流媒体网站的建设,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对舆论的引导。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2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8-9
  1.2 相关文献综述  9-10
    1.2.1 对网络舆论的研究  9-10
    1.2.2 对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研究  10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10-11
  1.4 研究的创新点  11-12
第2章 舆论与网络舆论  12-22
  2.1 舆论的概念和特征  12-14
    2.1.1 舆论的概念  12-13
    2.1.2 舆论的特征  13-14
  2.2 网络舆论  14-22
    2.2.1 网络舆论的概念  14
    2.2.2 网络舆论的特点  14-16
    2.2.3 网络传播  16-18
    2.2.4 公共领域与网络公共领域  18-22
第3章 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  22-36
  3.1 网络民意  22-28
    3.1.1 个人意见与舆论的形成  22
    3.1.2 网络民意的形成  22-24
    3.1.3 网络民意的特征  24-26
    3.1.4 网络民意的局限  26-28
  3.2 网络中的意见领袖  28-33
    3.2.1 意见领袖的概念及特征  28-29
    3.2.2 网络中的意见领袖  29-33
  3.3 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  33-36
    3.3.1 表达个人意见,形成网络舆论  33-34
    3.3.2 网络意见领袖推动了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  34-35
    3.3.3 网络舆论回归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35-36
第4章 网络民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6-44
  4.1 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转变中出现的问题  36-38
    4.1.1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民意未必是“民意”  36
    4.1.2 网民的多元化减弱了网络民意的公信力  36-37
    4.1.3 网络盲从行为导致网民做出错误判断致使民意窄化  37
    4.1.4 非理性的网络暴力行为会使其他网民深受其害  37-38
  4.2 转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38-44
    4.2.1 尽快实行实名制网络,让网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8
    4.2.2 加强网络立法,强化网络监管力度  38-39
    4.2.3 改变网络监管方式  39
    4.2.4 加强主流媒体网站地建设,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39-40
    4.2.5 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40-44
结语  44-46
参考文献  46-48
致谢  48-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50

相似论文

  1.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2.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3. 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G206
  4.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630
  5. “媒体审判”现象探析,D926
  6.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7. 网络传播中的精英现象探究,G206
  8.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9. 媒介文化与犯罪心理疏导研究,G206
  10. 传媒预警与新闻舆论引导建构研究,G210
  11. 胡锦涛新闻思想研究,G210
  12. 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G229.2
  13. 关于邓玉娇案审判的思考,G206
  14. 我国舆论生态的失衡与调适,G206
  15. 基于网络论坛的社会公共事件传播研究,G206
  16. 网络社区舆论传播规律与调控研究,G206
  17. 新媒体时代政府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研究,D630
  18. 校园BBS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9.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网络舆论调控机制研究,D630
  20. 企业电视台及其自办节目解析,G222
  21. 从无痛人工流产广告盛行看社会舆论的生成,R169.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