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作 者: 尉斐
导 师: 蒙小英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 空间形态 整体性
分类号: TU984.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交通体系的核心。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核心空间,是枢纽的重要承载体。本文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整体设计,就是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站前广场空间形态设计方法,适应新的模式所带来的冲击,建构更灵活的站前广场的发展模式,塑造新时代的统一整体化的站前广场空间,为乘客和周边居民提供更方便和更利于休憩交流的广场空间。本文首先界定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概念,整理了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相关理论,分析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进而总结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相关特点。文章的第四章是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整体设计的方法的探索,主要以具象的物质空间形态和非物质的人文环境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从站前广场的空间构架、空间肌理、空间层次、空间界面,以及广场周围人文氛围的塑造展开,深入具体的探讨整体设计的方法。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整体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基于满足换乘等交通功能上创造一个多层次的活动和交流的广场空间场所,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心理行为要求和对广场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文从宏观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建构理论框架。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1 引言  10-17
  1.1 缘起  10-11
    1.1.1 对于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现状的思考  10-11
    1.1.2 课题的延伸  11
  1.2 概念界定  11-14
    1.2.1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  11-12
    1.2.2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界定  12-13
    1.2.3 空间形态  13-14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4
    1.3.1 研究内容  14
    1.3.2 研究目的  14
    1.3.3 研究意义  14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7
    1.4.1 研究方法  14-16
    1.4.2 文章框架  16-17
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7-22
  2.1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17-19
    2.1.1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研究  17-18
    2.1.2 关于空间形态的研究  18-19
  2.2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19-22
3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空间形态的认知  22-34
  3.1 空间形态整体设计的相关理论  22-24
    3.1.1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22
    3.1.2 空间导向理论  22-23
    3.1.3 环境心理学理论  23-24
  3.2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  24-29
    3.2.1 尺度要素  24-26
    3.2.2 围合要素  26-27
    3.2.3 肌理要素  27-28
    3.2.4 人的要素  28-29
  3.3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特点  29-32
    3.3.1 广场空间的整体性  29
    3.3.2 广场交通空间的层次性与秩序性  29-30
    3.3.3 广场空间形态特征的可识别性  30-31
    3.3.4 广场空间的多样复合性  31-32
  3.4 小结  32-34
4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设计  34-63
  4.1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的设计原则  35-37
    4.1.1 整体性  35
    4.1.2 以人为本  35-36
    4.1.3 便捷性  36-37
  4.2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构架的整体设计  37-48
    4.2.1 站前广场与周边区域空间构架的结合  37-42
    4.2.2 站前广场空间形态组织方式的整体设计  42-48
  4.3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肌理与层次的整体设计  48-55
    4.3.1 广场空间肌理的整合  48-51
    4.3.2 广场多层次空间秩序的建构  51-55
  4.4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界面的整体设计  55-61
    4.4.1 广场空间界面形象整体感的建立  56-59
    4.4.2 广场空间界面组合的秩序化  59-61
  4.5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空间形态人文环境的整体设计  61-62
    4.5.1 广场空间形态的人性化设计  61-62
    4.5.2 广场对城市区域文化的表达和象征  62
  4.6 小结  62-63
5 结论及展望  63-64
参考文献  64-66
作者简历  66-68
学位论文数据集  68

相似论文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2.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3.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4.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5.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6.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7. 文昌十八行“梳式”聚落的成因及形态特征研究,TU981
  8. 近代受南洋文化影响的琼北民居空间形态特征研究,TU-05
  9. 马桥镇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TU982.29
  10. 海南书院空间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TU-0
  11. 鄂东南传统商业集镇空间形态及其更新趋势研究,TU981
  12. 传统与变迁,TU-0
  13. 新疆吐峪沟居住社区空间形态研究及其在新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构,TU984.12
  14. 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及其运行模式研究,G124
  15. 整体性基层发展现状及展望,U416.2
  16. 城铁空间标识与导视系统的合理性设计,U239.5
  17. 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K928.5
  18. 浑然一体的哲理艺术世界,I207.25
  19. 地理案例的空间相似性计算,P208
  20. 社会学视域下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TU984
  21. 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TU984.1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特殊分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