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
作 者: 方涛
导 师: 张姗姗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博物馆 整合 建筑空间 整体性
分类号: TU24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9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博物馆在最近20年进入了建设的高峰期,各国新建和扩建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们不仅被那些热衷于艺术的人们看作城市中艺术与文化的圣地,它们也是吸引游客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见证者与经济的推进器。而当前博物馆的建筑空间远远满足不了公众和管理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其空间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博物馆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博物馆建筑空间的整合设计。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最新的博物馆设计理念,主要涉及到总体布局、使用功能、内外环境、社会服务、展示方式以及发展趋势这六个方面。针对这些理念引入了空间整合概念对博物馆空间进行设计指导,而空间整合设计也能充分满足现代博物馆设计理念。并进一步得出了整合理念下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的五个原则:功能的融合性、空间的整体性、时间的连续性、服务的开放性和流线的立体化。这五项原则对于现代博物馆的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其次针对新建博物馆和扩建博物馆进行具体分析。对于新建博物馆总结了五方面的整合策略:融合功能布局,统一空间属性,复合流线组合,整体设置景观以及协调空间氛围。而对扩建博物馆的整合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保证博物馆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的研究综合地运用了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逐层深入思考。在具体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引入博物馆整合有关的新理念,如接受整合的理论,结合博物馆建筑的现状,创造出适合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的新理论。在创作方法研究中,本文从建筑空间本身的多个属性特征入手,列举大量建筑实例,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博物馆建设的基本思想加以研究解决。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2 1.1 课题背景 10-12 1.1.1 博物馆建筑发展的时代背景 10-11 1.1.2 博物馆建筑的现存问题 11-12 1.2 博物馆空间概述 12-17 1.2.1 博物馆的分类 12-13 1.2.2 建筑空间的类型 13-17 1.3 研究的现状内容和意义 17-20 1.3.1 研究的相关现状 17-19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 1.3.3 研究的内容 19-20 1.4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20-22 1.4.1 研究方法 20 1.4.2 研究框架 20-22 第2章 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整合理论解析 22-39 2.1 整合理论的概念与解读 22-27 2.1.1 整合的主体 22-24 2.1.2 整合的客体 24-25 2.1.3 整合的方式 25-27 2.2 当代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27-31 2.2.1 新建博物馆的基本思想 27-30 2.2.2 扩建博物馆的设计趋势 30-31 2.3 空间整合的必要性 31-34 2.3.1 符合新建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31-34 2.3.2 实现扩建博物馆的可发展性 34 2.4 整合理念下的博物馆空间设计原则 34-38 2.4.1 功能的融合性 34-35 2.4.2 空间的整体性 35-36 2.4.3 时间的连续性 36 2.4.4 服务的开放性 36-37 2.4.5 流线的立体化 37-38 2.5 本章小结 38-39 第3章 整合理念下的新建博物馆空间设计对策 39-62 3.1 功能布局的融合 39-44 3.1.1 休闲功能引入陈列空间 39-41 3.1.2 非陈列空间与展厅相互包容交错 41-42 3.1.3 外部空间与内部功能的相互呼应 42-44 3.2 空间属性的统一 44-48 3.2.1 协调空间的尺度 44-45 3.2.2 减弱空间的围合 45-47 3.2.3 整体运用界面处理手法 47-48 3.3 流线组织的复合化 48-51 3.3.1 提高参观路线的可选择性 48-50 3.3.2 形成功能流线的交叉布置 50-51 3.4 景观环境的整体设置 51-55 3.4.1 注重景观的层次性 51-53 3.4.2 提高景观的均衡性 53-54 3.4.3 强调景观的针对性 54-55 3.5 空间主题氛围的协调 55-61 3.5.1 运用相关元素延续主题氛围 55-57 3.5.2 外部造型与主题氛围的呼应 57-58 3.5.3 形成主题氛围连续的空间序列 58-61 3.6 本章小结 61-62 第4章 应用整合理论的博物馆扩建设计对策 62-81 4.1 博物馆新旧功能布置比较 62-64 4.1.1 功能的优化配置 62-63 4.1.2 功能之间的融合 63-64 4.2 博物馆新旧空间形态融合 64-71 4.2.1 相同的空间形态 64-69 4.2.2 不同的空间形态 69-71 4.3 博物馆新旧空间关系调整 71-75 4.3.1 模糊连接 72-73 4.3.2 空间交叉 73-74 4.3.3 相互包含 74-75 4.4 博物馆新旧空间秩序协调 75-80 4.4.1 秩序突变 76-77 4.4.2 秩序分解 77-78 4.4.3 秩序组合 78-80 4.5 本章小结 80-81 结论 81-83 参考文献 83-8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7-89 致谢 89
|
相似论文
-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 一爆炸事故引发的应急资源整合问题的思考(案例分析型),X928.7
- 乳糖衍生物Gu-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治疗效应及其机理研究,R459.7
- 基于文化体验旅游的综合类博物馆旅游发展运营探究,G269.2
- 人乳铁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阳性细胞株的建立,Q78
- 61株鸭源鸡杆菌部分耐药基因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S852.61
- 论心理学的分裂危机与整合之路,B84-0
- 博客应用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G633.41
- 公安110指挥决策业务系统,TP311.13
- 美国服装专业博物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G269.712
- 革兰氏阴性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检测,R446.5
-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公共建筑 > 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