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热学原理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段塞流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作 者: 张立伟
导 师: 冀海峰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关键词: 两相段塞流 小通道 热式测量 流速 容积流量含气率
分类号: TK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微小型的设备越来越多地在工业领域出现,小通道尺度下的两相流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段塞流是小通道尺度下气液两相流的主要流型之一,速度分布范围很广,因此,对小通道两相段塞流参数检测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针对小通道参数检测方法匮乏的现状,依据当前两相流研究的技术路线,提出将单相流体检测中成熟应用的热式测量方法应用于小通道两相段塞流参数检测,并通过建立待测对象软测量模型的方法,实现对待测参数的计算。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可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段塞流参数检测的热式测量系统,并对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流速和分相含率的测量问题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结合传统单相流热式流量计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的热式测量系统,进行了传感器结构设计、系统传热分析、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在内径为3.34mm、1.26mm和0.76mm的管道上进行了气水两相流参数测量实验,系统输出的测量信号能有效反映段塞流的流动特性,验证了热式测量系统的可行性。(2)应用互相关信号处理方法对流体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了对气液两相段塞流型下平均流速的测量,实验结果与事实相符,为小通道两相段塞流流速测量提供了一种可靠途径。(3)根据传热原理,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和LS-SVM方法建立两相流容积流量含气率与流体流速和恒温差测量信号间的数学模型,并实现对容积流量含气率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建模方法都能实现对容积流量含气率的测量,方法是有效的。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8
目录  8-10
第1章 绪论  10-18
  1.1 两相流基本知识  11-12
    1.1.1 两相流概念与分类  11
    1.1.2 两相流主要参数  11-12
  1.2 两相流参数检测技术  12-13
  1.3 小通道两相流参数检测技术  13-15
    1.3.1 小通道两相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意义  13-14
    1.3.2 小通道两相流参数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4-15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  15-17
  1.5 本章小结  17-18
第2章 文献综述  18-30
  2.1 流体流动及传热基本知识  19-20
    2.1.1 流体流动  19
    2.1.2 传热理论  19-20
  2.2 热式测量方法  20-23
    2.2.1 热量式测量方法  20-21
    2.2.2 热导式测量方法  21-23
  2.3 软测量方法  23-28
    2.3.1 相关测量技术  23-25
    2.3.2 人工神经网络  25-26
    2.3.3 支持向量机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26-28
  2.4 本章小结  28-30
第3章 系统设计及实验方案  30-46
  3.1 小通道两相流热式测量方法  31-32
  3.2 检测系统总体结构  32-33
  3.3 温度传感器设计  33-34
  3.4 系统热平衡分析  34-36
  3.5 信号调理电路  36-39
    3.5.1 温度/电压转换电路  36-37
    3.5.2 恒温差测量电路  37-39
  3.6 软件设计及实现  39-41
  3.7 实验方案及结果  41-44
    3.7.1 实验方案  41
    3.7.2 实验结果初步分析  41-44
  3.8 本章小结  44-46
第4章 小通道气液两相段塞流流速测量  46-54
  4.1 流动模型简介  47
  4.2 相关信号处理  47-50
  4.3 流速测量结果分析  50-52
  4.4 本章小结  52-54
第5章 小通道气液两相段塞流分相含率测量  54-68
  5.1 分相含率测量模型  55-56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相含率测量  56-61
    5.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相含率测量模型  56-57
    5.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设定  57-60
    5.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相含率测量结果分析  60-61
  5.3 基于LS-SVM的分相含率测量  61-67
    5.3.1 基于LS-SVM的分相含率测量模型  61-63
    5.3.2 基于LS-SVM的模型参数设定  63-64
    5.3.3 基于LS-SVM的分相含率测量结果分析  64-67
  5.4 本章小结  67-68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8-70
参考文献  70-74
作者简介  74

相似论文

  1. 基于经络的多通道人体信息检测仪的研制,TH776
  2.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3.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4. 依普拉芬对体外鸡胚小肠上皮细胞新型钙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S831
  5. 芍药甙调节Oddi括约肌肌细胞运动及钾离子通道机制的研究,R285
  6. 改良超滤对体外循环犬肺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R654.2
  7. 蓝光照射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L-型钙通道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R774.1
  8. 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测量与重构,Q42
  9. 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及其杂交后代CLC1基因鉴定和功能的初步研究,S565.1
  10. K_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R605.971
  11. 电压门控钾通道Kv1.4、Kv4.1在戊四唑致病大鼠海马区表达的研究,R742.1
  12. 小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中的作用,R749.16
  13. 氢离子调节通道在肝癌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作用,R735.7
  14. 移动机器人声源定向方法研究,TP242
  15. 保德煤矿奥灰富水性及1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TD745
  16. 模块化双管发射技术的研究,TN957.3
  17. 基于OSG的船舶驾驶系统视觉仿真研究,U664.82
  18.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及β-七叶皂甙钠干预作用的研究,R459.7
  19. 环肽纳米管作为跨膜水通道的分子设计,TB383.1
  20. 丙泊酚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机制,R614
  21. N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研究,F272.9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热力工程、热机 > 热力工程理论 > 传热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