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

作 者: 刘志军
导 师: 陈万求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先秦道家 科技伦理思想 科技危机 当代价值 历史局限
分类号: N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是以道家哲学核心范畴“道”为基础而构建起来的。其产生于春秋时期,发展于战国时代,是先秦道家在认识和处理人同世界的诸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自我身心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为科技道德观、技术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等三个方面。先秦道家的科技道德观,以“科技与道德相排斥”为核心观点,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科技与道德排斥论”的理论体系。先秦道家的技术伦理思想,坚持技术发展以“以道驭术”为宗旨,力求实现技术与伦理发展达至“道”“技”合一的理想境界。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以“道生万物”为依据,在自然道德观上,形成了“天道无亲、万物平等”的基本观点;在自然道德原则上,确立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基本原则;在自然道德规范上,提出了“知止寡欲、尊重生命”的基本规范。以当今科技发展与人类进步的视角来审视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其具有多方面的当代价值。首先,它对于现代科技伦理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先秦道家的技术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为现代科技伦理规范体系和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提供宝贵的理论资源。其次,也是克服科技危机的有力武器。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为克服生态危机提供一剂良方,技术伦理思想可以为化解科技异化提供可供选择之道。当然,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它缺乏完善、严密的逻辑理论体系,过分强调自然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价值理性张扬而工具理性不足。为此,必须树立对待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正确态度,坚持以一分为二、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观点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助推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选题的提出及背景  10-1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2.1 研究的目的  11
    1.2.2 研究的意义  11-1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6
    1.3.1 国内有关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  12-15
    1.3.2 国外有关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  15-16
    1.3.3 研究述评  16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6-19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6-17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7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7-19
第二章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产生发展  19-30
  2.1 “道”及道家学派  19-21
    2.1.1 “道”之内涵解析  19-20
    2.1.2 道家学派历史发展演变  20-21
  2.2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1-25
    2.2.1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1-22
    2.2.2 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22-24
    2.2.3 政治经济的变革与阶级斗争  24-25
  2.3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25-30
    2.3.1 春秋时期: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形成  26-27
    2.3.2 战国时期: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发展  27-30
第三章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30-47
  3.1 科技道德观  30-33
    3.1.1 科技道德观的历史回顾  30-32
    3.1.2 科技与道德排斥论——先秦道家的科技道德观  32-33
  3.2 技术伦理思想  33-39
    3.2.1 “以道驭术”——我国先秦时期技术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33-35
    3.2.2 先秦道家“以道驭术”的技术伦理思想  35-39
  3.3 生态伦理思想  39-47
    3.3.1 天道无亲、万物平等的自然道德观  39-40
    3.3.2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然道德原则  40-43
    3.3.3 知止寡欲、尊重生命的自然道德规范  43-47
第四章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47-60
  4.1 对待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态度  47-49
    4.1.1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7-48
    4.1.2 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观点  48-49
  4.2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49-55
    4.2.1 理论价值——构建现代科技伦理学的活性元素  49-52
    4.2.2 实践价值——克服科技危机的有力武器  52-55
  4.3 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55-60
    4.3.1 缺乏完善、严密的逻辑理论体系  55-56
    4.3.2 过分强调自然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56-57
    4.3.3 价值理性张扬而工具理性不足  57-60
结语  60-62
参考文献  62-67
致谢  67-68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8

相似论文

  1.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2.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3.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4. 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当代转向,G423
  5. 杨之华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442.9
  6. 传统和合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研究,D61
  7. 马克思人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811
  8.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A811
  9. 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B222
  10.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A811.6
  11.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038
  12. 马克思恩格斯工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412.6
  13.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811
  14. 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F091.91
  15. 论墨家的科技伦理思想,B82-05
  16.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B222.5
  17.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224
  1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9. 《管子》民本思想研究,D092
  20.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逻辑构架及现实意义,A811
  21.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研究,C912.1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科学的哲学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