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初、盛唐律赋格律研究

作 者: 付静
导 师: 王兆鹏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律赋 用韵 句式 粘对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律赋是在六朝骈赋的基础上,又受到了赋体律化的影响,最终为适应唐代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形成的。律赋在唐代的数量较多,是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征是限韵,同时讲究偶对和平仄,从而形成了声韵谐协,辞藻华美,句式整体匀称的特点。初、盛唐律赋正处在律赋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此时期的律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过渡期律赋的韵律特点,以期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和资料。全文内容共有四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本章简要介绍初、盛唐律赋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材料和方法,明确研究版本。同时追溯了律赋的历史地位,及其名称的由来。第二章:用韵研究。本章首先对押韵的韵例及律赋限韵的韵数作简单说明,然后对初、盛唐144篇律赋的932个韵段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将初、盛唐律赋的“同用、独用”与《广韵》相比较,由此发现初、盛唐律赋在用韵上与《广韵》有很多不符之处,出现了多韵系合并的现象,体现了语言的共时特点。第三章:赋格研究。本章我们从格律上对初、盛唐律赋进行研究,从句式和粘对规则两方面深入考察。隔句对是律赋句式的主要特征,其中四、六隔句对又是最主要的特征,初、盛唐律赋隔句句式的使用频率与成熟程度已经日渐完善;初、盛唐律赋的句式受到了来自诗歌和骈赋两方面的影响,自不必说四、六隔句的形成是受到了骈赋的影响,其中大量七言和五言的句式的存在当是受到了诗歌的影响;此外句式中还有骚赋因子的痕迹。粘对规则本是用来制约律诗的,当律诗的各种体式在唐代发育完全时,促使其形成的永明声律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不仅对诗歌产生了影响,当时的文人试图在各体文学中将其付诸实践,这其中自然还包括赋。此时期的律赋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注重粘对的痕迹,日渐成为一种唯美的文体。第四章:结语。对初、盛唐律赋用韵和格律进行简单的总结。以上诸方面也正是律赋之“律”的内涵所在,限韵是律赋的本质特征,由此即为篇幅设定了无形的界限,必避免了过分的铺排,又使之呈现出声韵谐协的效果;隔句对和粘对的运用是律赋的第二特征,由此带来了律赋句式整体匀称,声调千变万化之美。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2. “NP1+V+有+NP2”类存在句研究,H146
  3. 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H146
  4. 动词“打+N”的语义语法学研究,H146
  5. 恩施方言疑问句研究,H17
  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H195
  7. 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培训学员“是……的”句式习得研究,H146
  8. 宋元时期徽州文人用韵研究,I207.22
  9. 简议母语负迁移的消除,H319
  10. 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H195.3
  11. “险些”类句式探源,H146
  12. 侯喜研究,I206.2
  13. 阴铿研究,I207.22
  14. 图式理论对高三叙事性文本阅读与写作材料运用的作用,G633.3
  15.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被字句翻译研究,H315.9
  16. 《歧路灯》被动句式研究,H146
  17. 宋代温州籍文士诗文用韵研究,I207.22
  18. 双宾句式与致使运动动词的相容性的认知研究,H04
  19. 现代汉语指名性状语研究,H146
  20. 现代汉语借用动量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H195
  21. 《论语》动词配价研究,H1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