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LAC理念下利川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作 者: 陈涛
导 师: 万艳华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发展模式 LAC理念 利川市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运用后现代理念,激活鄂西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这既是湖北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湖北旅游离不开恩施,恩施旅游离不开利川。利川作为鄂西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是作为旅游资源型城市的利川发展的重要出路。利川的旅游发展对其自身的产业转型及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同时对鄂西旅游圈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运用LAC理念指导旅游发展,是实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又是旅游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相对于旅游发展到一定时期或高峰时期的旅游资源型城市,选择处于旅游发展初期的利川市作为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对象就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因此,本论文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进行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的研究。全文分为七章。前两章介绍旅游发展模式的相关概念及LAC理论和利川旅游发展的研究情况;第三章阐释了LAC理念与利川旅游结合的意义,论述了LAC对利川旅游发展指导的可行性;第四、五、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依次论述了LAC理念下利川市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模式及对策,LAC理念下利川市旅游发展的产品开发模式及对策和LAC理念下利川市旅游发展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及对策;第七章为论文结语,包括基本结论、主要创新和后续研究展望。本论文希望通过对利川市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的研究,探索一种适宜于快速发展中的旅游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模式及策略,避免“边发展边破坏”的悲剧重演,以期为利川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全国其他旅游资源型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9
  1.1 课题来源  9
  1.2 研究背景  9-11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3
  1.4 相关概念辨析和界定  13-15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8
  1.6 研究框架  18-19
2 LAC 理念及利川旅游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19-25
  2.1 LAC 理念的诠释  19-22
  2.2 利川旅游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22-24
  2.3 本章小结  24-25
3 LAC 理念指导利川旅游发展可行性分析  25-41
  3.1 利川市旅游发展现状与SWOT 分析  25-33
  3.2 利川市旅游发展取向  33-35
  3.3 LAC 理念指导利川旅游发展的可行性  35-40
  3.4 本章小结  40-41
4 LAC 理念下利川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模式及对策  41-51
  4.1 利川市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41-43
  4.2 国内、外城市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模式解析  43-45
  4.3 LAC 理念下利川市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模式的选择  45-47
  4.4 LAC 理念下利川市旅游空间布局构想和对策  47-50
  4.5 本章小结  50-51
5 LAC 理念下利川旅游发展产品开发模式及对策  51-72
  5.1 影响利川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因子分析  51-54
  5.2 国内旅游产品开发的传统模式总结  54-57
  5.3 LAC 理念下利川市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构建  57-62
  5.4 LAC 理念下利川旅游产品的塑造与对策  62-70
  5.5 本章小结  70-72
6 LAC 理念下利川旅游发展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及对策  72-87
  6.1 利川市旅游发展阶段的判断  72-76
  6.2 国内旅游经营管理一般模式回顾  76-78
  6.3 LAC 理念下利川市旅游经营管理模式选择  78-79
  6.4 LAC 理念下利川市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的操作对策  79-86
  6.5 本章小结  86-87
7 结论与展望  87-91
  7.1 论文的基本结论及创新点  87-89
  7.2 后续研究展望  89-91
致谢  91-92
参考文献  92-97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7

相似论文

  1.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6.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7.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8. 山西省滑雪旅游的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F592.7
  9. 项目融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283
  10.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11. 朔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P49
  12. 威海市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模式研究,F592.7
  13.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14. 哈萨克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F592.7
  15. 郑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F327
  16. 新疆博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17. 基于GIS智能校园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8. 新疆体育旅游形象研究,F592.7
  19.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旅游网站的英译,H315.9
  20. 凤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