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成瘤风险性的相关实验研究

作 者: 钱奕炜
导 师: 高建华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整形外科学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成瘤风险性
分类号: R3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原始未分化细胞,根据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与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做为成体干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今干细胞研究的主要方向,其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中,包括骨髓、脂肪、肝脏、脐血等,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研究相对集中和成熟的领域。BMSCs能够在体外迅速扩增并具有多项分化能力,在组织工程、细胞疗法及再生医学中都存在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表现出与BMSCs极类似的多向分化潜能和迅速扩增能力。且鉴于ASCs的组织来源更加广泛、更易获取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干细胞研究的新热点。但有研究显示,从脂肪瘤中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Lipom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MSCs)与正常ASCs在某些生物学特点上存在相似性。这就使我们对于涉及ASCs的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产生了疑虑。ASCs是否具有潜在成瘤性?其体内的增殖和分化是否可控?形成的脂肪组织远期是否会出现类似脂肪瘤一样的病理性生长?这些疑问已成为与ASCs相关的临床应用必须解答的关键问题。然而,对于ASCs的致瘤性问题,尚未见有国内外相关实验报告对此方面作出研究。所以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扩增ASCs和LMSCs,对两者的形态学、分化潜力、组织切片、生长动力学、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分布、脂肪瘤特异性基因和端粒酶表达八个方面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对ASCs是否具有成瘤性进行初步评估,旨在为ASCs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和支持。目的:评估体外培养的ASCs的致瘤性。通过对ASCs与LMSCs的形态学、分化潜力以及正常脂肪组织和脂肪瘤组织的切片观察、生长动力学、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分布、脂肪瘤特异性基因和端粒酶表达八个方面的对比来进行鉴定。方法:分离培养ASCs和LMSCs,观察细胞形态并使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阿尔辛蓝染色分别鉴定ASCs与LMSCs的成脂分化、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能力;对正常脂肪组织和脂肪瘤组织进行切片染色;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表面分子表达;定量RT-PCR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2(the high-mobility group AT-hook 2, HMGA2)及细胞杀伤诱导def45样效应因子(cell death-inducing def45-like effectors, CIDE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ASCs与LMSCs细胞形态相似,多数细胞为长梭形,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而LMSCs后期生长速度明显快于ASCs; ASCs和LMSCs均具有向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正常脂肪组织和脂肪瘤组织切片差异明显,脂肪瘤组织存在完整包膜,可见丰富的纤维间隔和成束的梭形细胞,这些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呈卵圆形或圆形,无核分裂象。而正常脂肪组织由大量成熟脂肪细胞细胞构成;MTS活性测定ASCs增殖活性要远低于LMSCs细胞(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SCs与LMSCs在干细胞标志CD29、CD44、CD105上表达类似,而在肿瘤干细胞标志CD133表达上,ASCs (5.35%)要低于LMSCs(26.87%);细胞周期显示ASCs的增殖能力低于LMSCs;QRT-PCR显示ASCs中HMGA2平均RQ值为1,远低于在LMSCs中的表达(1.79±0.279)(t=-6.329、P<0.01); ASCs中CIDEA平均RQ值为1,高于在LMSCs中的表达(0.64±0.060)(t=13.324、P<0.01),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细胞化学结果:hTERT在ASCs和LMSCs中的累计吸光度(IOD)分别为1379.597±498.617和3328.108±902.856(t=-7.317、P<0.01),面积(area)分别为132390.27±35568.945和238000.53±49264.289(t=-6.732、P<0.01),平均吸光度(density)分别为0.009±0.003和0.014±0.003(t=-4.683、P<0.01), ASCs中hTERT表达远低于LMSCs,各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实验中没有发现ASCs成瘤性证据,其生物学特性与LMSCs存在显著差别,临床应用成瘤风险性极低,然而远期还需以体内实验来进一步确证。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脂肪来源干细胞及脂肪瘤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及初步比较  11-23
  前言  11-12
  1 材料和方法  12-15
  2 实验结果  15-17
  3 讨论  17-20
  第一章 附图  20-23
第二章 成熟脂肪与脂肪瘤及两种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多生物学特性比较  23-41
  前言  23-24
  1 材料和方法  24-27
  2 实验结果  27-29
  3 讨论  29-33
  第二章 附图  33-41
全文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8
综述  48-57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57-59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59-60
致谢  60-62
统计审稿证明  62

相似论文

  1. 去分化脂肪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实验研究,R318.0
  2. VEGF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提高游离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研究,R622
  3.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单克隆培养技术及其表面抗原的研究,R329
  4. 去分化脂肪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研究,R329
  5.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在皮肤与脂肪组织再生中作用的研究,R329
  6. 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R543.5
  7. 带血管肌筋膜包埋脂肪干细胞载体复合物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的实验研究,R318.0
  8.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体内外实验研究,R318.0
  9. 关节康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及对去分化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R274
  10.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实体组织治疗的潜在机制分析及在肺照射损伤模型中的应用,R563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体外研究,R554.6
  12. 汗腺发育相关基因及其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汗腺再生修复的研究,R641
  13. 骨髓来源的非粘附基质干细胞在造血重建和遗传缺陷纠正中的作用,R329
  14. 核素报告基因显像监测转基因骨髓间充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研究,R817.4
  15. 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对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作用研究,R329
  1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R329
  17. MEF和hLEF对小鼠ES细胞支持作用的比较性研究,R329
  18. 黄芩苷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的研究,R329
  19. 水通道蛋白5在人胎肺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R329
  20. Wnt3a蛋白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R329
  21. Nucleostemin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中的研究,R329
  22. NPC乳鼠Purkinje细胞原代培养及Ca~(2+)动力学特征和小鼠小脑氨基酸测定,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组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