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龙江省鹤北红松母树林保护区4种无尾两栖类虹彩病毒调查及其与种群密度关系研究

作 者: 陈晓凤
导 师: 王晓龙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自然保护区学
关键词: 虹彩病毒 无尾类 PCR检测 种群密度调查
分类号: S85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两栖类是世界动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农林牧业生产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种群数量出现了较为快速的下降,部分物种甚至灭绝。除生境破坏、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紫外线辐射、气候变化、人为干扰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外,新生传染病也已经成为导致一些地区两栖类种群急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虹彩病毒病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种两栖类新生病毒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由虹彩病毒引起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疾病已在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等地普遍流行,而且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这在病毒性传染病当中是较为特殊的,被认为是多种两栖类种群数量严重下降,甚至灭绝的最直接原因。本研究对采自黑龙江省鹤北红松母树林自然保护区内4个林场的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4种无尾两栖类(共计160个样本),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虹彩病毒的检测,并通过后续的序列分析进行虹彩病毒的同源性比较,对当地的主要无尾类的虹彩病毒情况进行报告。同时依据国内外两栖类种群数量调查相关文献以及对国外两栖类种群调查专家咨询之后,结合东北林蛙自身的生理特点和生物特性,建立了新的东北林蛙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生境地样方样线法,并对保护区内的东北林蛙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PCR鉴定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东北林蛙虹彩病毒平均带毒率为75%(30/40);黑龙江林蛙的虹彩病毒平均带毒率为77.5%(31/40);中华大蟾蜍的平均带毒率为42.5%(17/40);花背蟾蜍的平均带毒率为47.5%(19/40),且在保护区内不同采样地点所采的同一物种的带毒率也有不相同。种群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在四个调查点中,联营林场东北林蛙的平均密度为38只/公顷,取可信度95%,其密度区间为30-46只/公顷;双丰林场样方和样带的平均密度为50只/公顷,取可信度为95%,其密度区间为31-69只/公顷;庆林林平均密度为45只/公顷,取可信度95%,其密度区间为33-57只/公顷;先进林场的平均密度为30只/公顷,取95%可信区间,则其密度区间为21-39只/公顷。分析表明东北林蛙的种群密度与虹彩病毒的带毒率成正相关。本研究试图通过虹彩病毒带毒率及东北林蛙种群数量调查,初步揭示该地区虹彩病毒的分布情况,探讨虹彩病毒流行情况与东北林蛙种群密度的关系,并针对性地对保护区内蛙类虹彩病毒病的预防,以及对保护区疾病监控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并着重在两栖类物种引入的生物安全控制及风险评估方面提供重要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2
  1.1 虹彩病毒的研究概况  8-10
    1.1.1 虹彩病毒的发现  8
    1.1.2 虹彩病毒病生物学性状  8
    1.1.3 虹彩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8
    1.1.4 虹彩病毒病的流行  8-9
    1.1.5 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9-10
  1.2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0-12
    1.2.1 立题背景  10-11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12
2 保护区内主要无尾两栖类虹彩病毒的检测  12-30
  2.1 保护区概况  12-14
    2.1.1 鹤北红松母树林保护区自然概况  12
    2.1.2 保护区内主要无尾类简介  12-14
  2.2 实验材料  14-15
    2.2.1 实验试剂  14-15
    2.2.2 实验仪器  15
    2.2.3 试剂的配置  15
    2.2.4 实验动物材料  15
  2.3 实验方法  15-19
    2.3.1 样本的采集  15-16
    2.3.2 样本肝脏组织DNA的提取  16-17
    2.3.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7
    2.3.4 PCR扩增  17-18
    2.3.5 测序  18-19
  2.4 PCR检测结果与分析  19-27
    2.4.1 东北林蛙检测结果  19-21
    2.4.2 黑龙江林蛙PCR检测结果  21-23
    2.4.3 中华大蟾蜍PCR检测结果  23-25
    2.4.4 花背蟾蜍检测结果  25-27
  2.5 PCR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27
    2.5.1 东北林蛙的检测结果分析  27
    2.5.2 黑龙江林蛙的检测结果分析  27
    2.5.3 中华大蟾蜍检测结果分析  27
    2.5.4 花背蟾蜍检测结果分析  27
  2.6 测序结果  27-28
  2.7 本章小结  28-30
3 东北林蛙种群密度与虹彩病毒病关系初探  30-37
  3.1 调查背景  30
  3.2 调查方法  30-35
    3.2.1 两爬类种群调查方法  30-32
    3.2.2 国内东北林蛙种群调查方法  32
    3.2.3 东北林蛙种群调查方法的确立  32-35
  3.3 种群调查结果  35
  3.4 东北林蛙种群密度和虹彩病毒带毒率相关性分析  35
  3.5 本章小结  35-37
4 保护区内两栖类种群疾病监控对策研究  37-38
讨论  38-39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4
附录  44-4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5-46
致谢  46-47

相似论文

  1.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鸭源分离株侵袭相关基因致病机理研究,S852.61
  2. 鸡源志贺菌在感染雏鸡体内的动态分布,S858.31
  3. 金华地区猪圆环病毒病流行学调查,S858.28
  4. 纳米磁珠与PCR联合技术在玉米病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S435.131
  5.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核酸疫苗及两种海水名贵鱼类疾病的研究,S943
  6.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小鼠传播途径的研究,S858.28
  7. 烟台地区规模化肉种鸡场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S858.31
  8. 利玛原甲藻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X830.2
  9. 利用基因工程创造香樟抗寒树种新种质技术研究,S792.23
  10. 乌鲁木齐地区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的分子鉴定及检测技术研究,S435.32
  11. OSP-1启动子及与CMV结合的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在奶山羊卵巢壁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Q782
  12. 马铃薯GBSSⅠ基因的ihpRNAi载体转化试管薯片及转基因块茎相关生理指标分析,S532
  13. 多重RT-PCR技术检测马铃薯病毒的研究,S435.32
  14. 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测定及转植酸酶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Q943.2
  15. 鸭源呼肠孤病毒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S855.3
  16. 河南省部分地区鸡源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PCR检测,S858.31
  17. 我国葡萄卷叶病病原分子检测技术研究,S436.631
  18. 鱼类异尖线虫检测方法的研究,S941
  19. 猴痘病毒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S854.43
  20.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株免疫蛋白组学研究,S852.61
  21. 大肠杆菌O157:H7多重PCR检测和溶血素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S852.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野生动物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